【生活點滴】撒比娜/婆媳之間 美學大不同

婆媳之間 美學大不同。圖/黃鼻子

我和外子十分崇尚簡潔明亮的家居風格,喜歡寒色系的白、灰、黑基調,覺得乾淨清爽就是最好的裝潢,大概就是所謂北歐「寒色美學」的信徒。

因此,從海外搬回臺北,終於有機會好好佈置住所,便大力實踐了夫妻倆的家居美學理念──牆壁漆成象牙白,長長一張柚木桌貫穿客廳到飯廳的核心地帶。遷入之初,即無意購置大而無當的櫥櫃,而是善用收納及資源回收的概念,把陳年舊物做了一次了結,只留下真正需要的物品。刻意的留白,無物的角落,寬敞開闊,採光好的方位,落下各類多肉和爬藤植物交織的光影。

前陣子隨着西方Holiday Season(節日季節)的到來,便在倚牆的五斗櫃和浴室洗手檯上擺放了一整排我們最喜愛的杏仁白和奶油色蠟燭,一把夏日干燥的玫瑰、瑪格麗特及鼠尾草襯托出感恩節與耶誕節來臨前的溫馨氣息。住家雖不能說是華美,但舒適溫馨,讓人覺得心情愉快。

然而我們的陳設,卻讓那日來訪的婆婆大吃一驚。老人家一入門看到櫃上的白蠟燭,以及牆上一幅幅黑白的風景人物照,頓覺不寒而慄,面有驚色。入內看到空蕩蕩的房子,除了一面書牆,一角盡是仙人掌及爬藤植物,馬上言明房子放太多針刺和會吸水的植物對人體不好,「會吸乾人的元氣」,爲什麼不種一些會開花結果、陽氣比較重,諸如金桔、日日春之類的花草呢?

婆婆坐在布沙發上也不習慣,表示太軟了,還是樟木或藤椅比較舒服;布做的容易髒又容易壞,不然皮革沙發也比較耐久。走到前後陽臺一看,覺得太過冷清,直說這麼大的空間,應該擺個櫃子,不然太浪費了。上洗手間,看見乾溼分離的隔間,則困惑於地板溼了隔天就會幹,何必多一扇玻璃門,裝一臺洗衣機不是更好?進臥室一看,一長一短的白蠟燭放在牀頭櫃,一席奶白牀單,淺灰色的牆,真是不吉利!臥房就是要大紅大紫,夫妻感情纔會好。

就這樣,婆婆首度來訪,對於兒子媳婦的房子甚是不滿,覺得房子就是要有櫃有箱纔會富貴,要有紅黃等大色纔會積福,白白灰灰委實沒有生機。離開前,更要我們別忘了設立佛壇,這樣住在裡面的人才會平安……

夫妻倆對視一眼,默契不語,額旁靜靜掛着三條線。顯然我們的「寒色美學」一點都不符合婆婆對住宅的審美;然而我們姑且聽之,打算繼續和一大片空白及沒有佛桌的房子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