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熱潮 麥肯錫:每年爲陸釋放2兆美元經濟效益

麥肯錫預測:生成式AI每年爲陸釋放2兆美元經濟效益。(示意圖/shutterstock)

據觀察者網引述香港《南華早報》11月29日報導,全球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日前表示,該機構相信投資行家們正準備在未來十年大舉投資,推動中國大陸企業的人工智慧發展,每年的款項數額不僅將達到數兆美元,還將成爲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的戰略驅動力。

自去年11月ChatGPT聊天機器人問世以來,它成爲全球增長最快的軟件應用程式之一,也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熱潮。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科技企業也希望在人工智慧(AI)前沿科技領域大展拳腳,爲此傾注了大量資源。

麥肯錫的多名高管認爲,人工智慧和數位化將是中國大陸企業能夠脫穎而出的領域,生成式人工智慧每年可以在中國大陸進一步釋放價值2兆美元的經濟效益。業內人士預計,人工智慧的發展進步還將對中國大陸的勞動力市場產生深遠影響,而在監管以遏制人工智慧風險方面,中方也行動迅速。

麥肯錫中國大陸區主席倪以理(Joe Ngai)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將成爲未來最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尤其是在ChatGPT誕生之後。」他補充稱,中國大陸企業正在關注人工智慧,因爲它們正在進入新的領域,希望在不確定的商業環境中贏得競爭優勢。

11月27日,他還對媒體表示:「中國企業一直在數據化的環境中有效成長,我們相信人工智慧和數字化將是中國企業能夠脫穎而出的一個領域。」

《南華早報》指出,美國人工智慧企業OpenAI去年11月發佈了ChatGPT,不僅使之人氣飆升,也開啓了一場新的人工智慧競賽。

「在傳統人工智慧和先進分析技術的基礎上,生成式人工智慧每年可以在中國進一步釋放價值2兆美元的經濟效益。」27日,麥肯錫大中華區高級合夥人鍾惠馨(Violet Chung)在同一場新聞發佈會上這樣表示。

麥肯錫公司的一份新報告則具體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有望爲全球經濟貢獻約7兆美元的價值,並將人工智慧的總體經濟效益提高50%左右;中國大陸則有望貢獻其中約2兆美元,將近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這份報告稱,到2030年,中國大陸一半以上的工作將實現自動化,到2050年,自動化率將升至90%。「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四個領域:研發、軟體工程與信息技術、客戶業務,以及營銷與銷售。」

與此同時,《南華早報》注意到並援引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北京大學教授易綱的觀點稱,人工智慧的發展進步可能對中國大陸勞動力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易綱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隨着人工智慧開始取代人類工人,勞動力供需之間的結構性不匹配可能會在未來持續存在。」

報導稱,儘管人工智慧在推動經濟發展和促進產業轉型方面具有戰略意義,但其快速發展也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可能存在的風險涉及智慧財產權、隱私和欺詐等。爲此,中國大陸已經在遏制風險方面迅速行動。

今年8月15日,由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七部門聯合發佈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施行,這是中國大陸首個針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產業的規範性政策,也是全球第一部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管理辦法。

不過,《南華早報》也提到,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不斷擴大人工智慧相關晶片等對華出口限制,尋求打壓中國大陸企業和科技發展,試圖遏制中國大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壯志雄心。

去年10月,美國政府就已實施了一系列人工智慧晶片出口限制措施,而今年10月17日,美國商務部又發佈了一系列新的晶片出口限制,擴大了對高級人工智慧晶片的定義,並對運往40多個國家的晶片產品提出額外的許可要求,以避免轉售給中國大陸。

《華爾街日報》提到,在人工智慧晶片領域所實施的限制,是拜登政府限制中國大陸獲得先進晶片、人工智慧工具和其他技術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美國不斷宣稱,中國大陸可以利用這些技術來提高其軍事和網絡戰的能力。

然而,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的這些打壓手段,實際上讓全球產業鏈都受到了巨大傷害,也令行業人士叫苦不迭,比如以英偉達爲代表的許多美國企業,都對美國政府的這一做法持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