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梧桐山驚現巨蟒攔路,長達3米,肚子撐得鼓鼓的和人對視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前言·】——»

2024年10月17日,瀟湘晨報報道,在深圳的梧桐山裡,有遊客偶遇了一條大蟒蛇,還險些踩到了它,嚇出一身冷汗。

但這條大蟒蛇卻很高冷,壓根不搭理被它嚇到的遊客,反而還悠哉悠哉的在道路中間蠕動過馬路。

這不僅讓人們疑惑,這大蟒蛇不吃人嗎?不是還有人說蛇是怕人的嗎,它爲什麼不快點跑?就它現在蠕動的速度都讓人懷疑它是怎麼長這麼大的,居然還沒被餓死。

«【·大腿粗的巨蟒·】»

梧桐山這個地方的野生動物數量非常豐富,在深圳能排到前列,這裡不僅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穿山甲,還有可愛的小靈貓,以及各種珍稀的動植物。

但在這片生物天堂中,也潛伏着一些危險的生物,例如眼鏡王蛇、蝮蛇、烙鐵頭、竹葉青等毒蛇,以及體型龐大的蟒蛇和莽撞的野豬。

這些野生動物的存在,既是梧桐山生態系統完整性的象徵,但也對遊客安全構成了一定的潛在威脅,在梧桐山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中,蟒蛇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物種之一。

這些龐然大物,體長可達數米,以其強大的捕食能力和神秘的行蹤,令人敬畏又恐懼。

這條目測有大腿粗的蟒蛇顯然也是山中龐然大物之一,但是看它移動的速度,還有它圓滾滾的肚子,很多人又很難將它與叢林裡的“冷血殺手”聯繫到一起。

這條蟒蛇的肚子被撐得圓鼓鼓的,顯然是剛抓到獵物美餐了一頓,現下肚子裡沒有富裕的地方再吃點了。

但是很多網友還是紛紛調侃,蟒蛇行動速度如此緩慢,它們平時是怎麼捕獵的,居然還讓很多人都懼怕它們。

蛇類的移動一般都是靠身體的扭動來實現的,它們的骨骼很特殊,沒有胸骨,肋骨可以自由的移動,配合肌肉的收縮和腹鱗與地面的摩擦,它們就能輕鬆前行。

但是這種移動速度在動物當中稱不上多快,但是蛇捕獵也不是靠速度取勝的,它們通常會選擇守株待兔,獵物目標出現以後就會迅速出擊,用它們鋒利的牙齒咬住獵物。

之後一部分蛇會選擇釋放毒液,採用毒殺的方式,蛇毒一般都是很毒的,幾秒或者幾分鐘就能將獵物殺死。

而還有一部分就是像蟒蛇這樣體積龐大的蛇,它們通常會利用自己的身體優勢,採用死亡纏繞的方法,讓獵物窒息而死。

梧桐山的這條蟒蛇剛進食結束,它遇到人沒有立即逃跑,很可能是因爲剛吃完,身子過於笨重跑不快,而且遊客也沒有做出什麼刺激它的行爲,它才趕緊撤退的。

這也不是第一次有遊客在梧桐山遇見這麼大個的蟒蛇,2023年6月25日,環球網報道,一名遊客在一棵臺灣相思樹上發現了一條纏繞着的大蟒蛇。

與這次發現的大蟒蛇也不遑多讓,人們在景區遊玩不光得注意腳下,還得小心頭頂的“天外飛蛇”。

景區方面表示,梧桐山雖然是景區,但是其中也有未開發的區域,並且梧桐山內的野生動物資源很豐富,時常會有野生動物出沒,這些區域內缺少保護措施,不可控性很強。

人們如果貿然前往,很有可能會偶遇,這對自身安全來說也是一種很大的威脅,對野生動物來說也是一種打擾,因此,人們在遊玩的過程中一定要謹慎選擇遊玩路線,不要私自跨越圍欄去未開發區域。

但是這次發現的大蟒蛇吃得肚子鼓鼓的,連走路都費勁,它又能給人們造成什麼威脅呢?這不禁又引發了新的問題,蟒蛇如果再吃飽的時候遇見天敵,它們又該如何脫身呢?

«【·吃進去的還能吐出來·】»

2023年6月20日,臺海網報道了一條3米多長的蟒蛇偷偷潛進了村民家中偷雞吃,卻不料被逮了個正着,蟒蛇情急之下竟然又把吃進去的雞給吐出來了。

很多網友看到這一幕都有點忍俊不禁,蟒蛇這是“認錯”了嗎?

村民在發現蟒蛇偷雞之後就立即上報了有關部門,蛇被抓住之後就將它帶到人少的地方進行放生。

而在放生的時候,蟒蛇卻又把雞給吐了出來,這其實是不怎麼常見的,很多人也都感覺到新奇,蟒蛇爲什麼要吐出來了?難道是放生過程中暈車了?

專家對此給出瞭解釋,蟒蛇突出已經到肚子裡的雞實際上是一種自保行爲。

人們都知道蛇在進食的時候是不咀嚼的,它們雖然有牙,且鋒利密集,但那卻是用來放毒液或者咬住獵物的,並沒有咀嚼的功能。

因此蛇在進食的時候都是囫圇吞棗,一口悶的,即便獵物進到了肚子裡也還是整個的,這就需要強大的消化功能。

通常情況下,蛇消化獵物至少需要一個星期到半個月左右,獵物越大消化的時間就越久,蛇在捕捉到一隻獵物之後能夠很長一段時間不需要再進食。

它們吃飽之後就會找個隱蔽的地方慢慢消化這些食物,不再怎麼動彈,梧桐山這隻蟒蛇顯然是剛進食萬,它可能正在尋找休息的地方。

在這段時間裡,蟒蛇的攻擊性會減弱很多,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攻擊性,如果它們感受到威脅,也有可能會將獵物吐出來,與敵人對抗或者選擇溜之大吉。

蛇在自然界中也有自己的生存技巧,即便它們吃飽了也會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在吃飽了上路和捨棄一頓美餐保命之間,它們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人們如果在野外遇見蛇,也一定要小心,保護好自己,儘快遠離,然後聯繫有關部門處理。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