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CPTPP 兩岸世貿角力重現

圖爲2018年11國在智利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新華社)

加入CPTPP程序

中國大陸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臺灣也正式遞出申請。行政院前院長陳沖則憂心,若是真要進行CPTPP入會,我國有無足夠的人才,大是疑問。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認爲,進入CPTPP需要共識決,其中國際政治角力難免。

CPTPP前身爲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在美國川普總統上任之後宣告退出,4年後CPTPP已經成形。我國從CPTPP前身TPP時,就開始準備入會,至今12年,雖然美國在2017年退出,仍有日、紐、澳、星、馬來西亞、越南等11國家,人口規模將近5億,總GDP佔全球13.3%。

名稱方式難避開政治因素

劉大年指出,當初美國成立TPP就是爲了防堵中國大陸,後來自己又退出,目前狀況有點類似當初兩岸申請加入世貿組織(WTO)狀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折衝及妥協,中國大陸和我方最後分別以143和144號一前一後加入WTO。如今兩岸同時申請加入CPTPP,不論是名稱或方式,一定會有國際政治因素干擾。

陳沖表示,臺灣經貿立國,長久以來都是採且戰且走的策略,1989年以關稅領域的名稱申請加入WTO,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於加入。按照原計劃,從此融入國際經貿體系,但不幸多哈回合談判觸礁,各國轉向雙邊或多邊經貿體系。

20年來全世界FTA增加600多個,臺灣只參加4個象徵性、佔貿易額僅0.4%的協定;2008年因兩岸關係緩和,促成臺紐、臺星FTA簽訂。但是隨着兩岸服貿在立法院卡關後,臺灣的貿易協定也就未有「更明確」的進展。

陳沖憂心,縱使臺灣申請加入CPTPP,有無談判人才與經驗是一個問題。

2000年後藉參與WTO的諮商所培養的人才,漸次凋零。ECFA談判時,就已經出現青黃不接的態勢,爾後臺星、臺紐的雙邊諮商更是捉襟見肘,進行CPTPP入會我國是否有足夠的人才,大是疑問。

陳沖促着手EFTA減少阻力

陳沖認爲,臺灣也可同時考慮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着手。EFTA是由非歐盟成員的瑞士、挪威、冰島及列支敦斯坦組成,部分成員也已與中國大陸完成貿易協定,阻力較小。

且該協會已簽署29個FTA,經驗豐富,總人口1500萬人與臺灣相當,產品互補性高,民間關係不錯,應是很好的切入點,對臺灣的好處,一則練兵、培育人才;二則事成也可提振士氣,對我國外交困境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