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暫緩審議 首家上會企業需作解釋說明

本報記者 陳靖斌 廣州報道

A股時隔三個月重啓IPO審覈,標誌着新的"國九條"政策的推進。在這一背景下,5月16日馬可波羅成爲首家在政策出臺後提交上會的IPO企業。然而,晚間9時左右,深交所宣佈了審議結果,暫緩了對馬可波羅的審議。

根據深交所上市委會議的現場問詢,馬可波羅面臨着一些主要問題。首先,針對公司近三年營收與利潤的下滑,委員們要求進一步解釋2023年營收增長的原因,並評估其合理性,同時需要說明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性情況。

事實上,馬可波羅的營收與利潤確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自2021年至2023年,馬可波羅的營業收入分別爲93.65億元、86.61億元和89.25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6.53億元、15.14億元和13.53億元。與此同時,馬可波羅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也在逐年增加。

事實上,這一趨勢也受到了行業整體的影響。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此前發佈了“2023年全國建築陶瓷、衛生潔具行業運行概況”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陶瓷磚產量繼續下降,爲67.3億平方米,較2022年減少了8%。

面對全國陶瓷磚行業產量的持續下降,馬可波羅面臨營業利潤可能進一步下滑的風險,馬可波羅如何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而面對深交所暫緩審議帶來的融資暫緩情況,馬可波羅有何應對,相關情況記者致電致函了馬可波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方面,截至發稿,未收到進一步回覆。

營收利潤下滑

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審覈委員會於5月16日晚間發佈了關於馬可波羅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的“暫緩審議”結果公告,作爲近期交易所審議的第一單IPO申請,該IPO市場關注度頗高。

據瞭解,馬可波羅是一家專注於建築陶瓷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是國內領先的建築陶瓷製造商和銷售商之一,旗下擁有“馬可波羅瓷磚”和“唯美L&D陶瓷”兩大自有品牌。公司在廣東東莞、廣東清遠、江西豐城、重慶榮昌以及美國田納西州均設有生產基地。

深交所有關人士介紹,本次上市委暫緩馬可波羅上市申請的審覈,主要是考慮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都出現一定下滑等實際情況,需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確認影響業績不確定因素是否消除。

確實,馬可波羅的營收和利潤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都有所下滑。根據其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從2021年到2023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93.65億元、86.61億元和89.25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6.53億元、15.14億元和13.53億元。

馬可波羅方面表示,由於其下游房地產業受宏觀經濟和政策調控的影響較大,如果宏觀經濟環境或公司所處的競爭環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可能會對公司產品價格和經營績效的穩定性造成影響,從而進一步導致營業利潤下滑。

針對深交所的問詢要求,馬可波羅需結合主要產品價格趨勢、市場競爭狀況以及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等因素,說明和披露經營績效的穩定性,並說明單項壞賬準備計提是否準確。同時,保薦人和申報會計師也將進行補充覈查並發表明確意見。

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所律師路理達告訴記者,營收與利潤的下滑無疑給馬可波羅的經營可持續性帶來了挑戰。這種下滑可能源於市場競爭加劇、成本控制不當、產品創新能力不足等多方面因素。若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公司的長期發展將面臨較大壓力。

經濟學家餘豐慧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馬可波羅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逐年增加可能會對其經營產生風險,例如增加現金流壓力和信用損失。

餘豐慧建議,首先,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提高催收效率,降低壞賬風險。其次,優化銷售策略,提高客戶信用等級,避免出現大規模的壞賬。此外,公司可以考慮引入戰略投資者或債務融資,以緩解現金流壓力,保證公司的正常運營。同時,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拓展市場份額等方式,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應對行業內的競爭壓力。

行業持續分化

實際上,馬可波羅營收和利潤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陶瓷磚產量呈持續下降趨勢。

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最近發佈的“2023年全國建築陶瓷、衛生潔具行業運行概況”報告揭示了這一情況。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陶瓷磚產量爲67.3億平方米,比2022年下降了8%。此外,2023年,規模以上建築陶瓷企業數量爲1022家,比2022年減少了4家。

該報告指出,2023年,我國建築陶瓷行業經歷了一段熱熱冷冷的運行週期,與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的趨勢基本一致。

上半年,隨着疫情影響的減弱和消費的回暖,行業整體呈現出復甦的跡象,但從6月開始,市場迅速陷入低迷,企業經營壓力急劇增加。全年來看,隨着房地產“保交樓”政策的推進,房屋竣工面積同比大幅增長,這對建陶行業帶來了利好,尤其對工程端銷售產生了積極影響。2023年,全國陶瓷磚產量繼續下降至67.3億平方米。

2023年企業經營情況出現了明顯分化:據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具備產品、技術、成本和品牌優勢的龍頭企業整體業績向好。然而,在產能過剩和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尤其是缺乏成本優勢和麪臨產品同質化嚴重挑戰的企業,經營壓力更大。2023年,規模以上建築陶瓷企業數量爲1022家,比2022年減少了4家。

與全球陶瓷產量情況相比,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球主要陶瓷生產國的產量總計爲155.42億平方米,中國佔據47.03%。然而,隨着其他陶瓷生產國的崛起,中國的產量份額從巔峰期的70%以上下降到了50%以下。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表示,全國陶瓷磚產量的持續下降趨勢對馬可波羅而言,意味着市場需求減弱,競爭加劇,這對公司的業績和經營構成壓力。

對此,詹軍豪建議,爲了維持市場份額,公司可能需要加大營銷力度和研發投入,這將增加成本負擔;同時,行業產能過剩可能導致價格戰,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馬可波羅需採取措施適應市場變化,如優化產品結構,開拓新市場或應用領域,以增強抵禦行業週期性波動的能力。

(編輯:趙毅 審覈: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