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臺積電!爲何穩坐晶圓代工龍頭?

爲什麼臺積電能成爲全球晶圓代工龍頭?

以至於它在高端芯片市場佔比高達84%。

有人說,不就是因爲它買了很多臺EUV光刻機嗎?

可是,三星也有一樣的機器呀。

即便有了最先進的設備,也不代表廠商就一定能生產出來最尖端的芯片。

一說到代工廠,大家可能覺得這事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設計不是你的,技術不是你的,你只是個代工廠而已,所以大部分代工廠的老闆總籌劃着去做自己的品牌。

而芯片行業不一樣,臺積電能生存下來,並且還做大做強,就是因爲它只做晶圓代加工。

臺積電的張忠謀曾說過:專注代工做芯片,絕不和客戶搶生意。

1987年,臺積電成立,首創了晶圓代加工的商業模式。

而在這之前,所有的半導體公司都是一個模式,從芯片設計到生產都是公司內部獨立完成的。

在這種模式下,其實大家都扛不住。

首先就是貴,一座5納米工藝的晶圓廠,投資就要100億美金左右。

其次是速度,市場是瞬息萬變的,你家的晶圓廠還沒有造好,人家的芯片就已經上市了。

最後就是集成電路行業的技術十分複雜。

就拿7納米制程芯片來說,這相當於在一平方毫米的面積上放上1.1億根晶體管。

在創業初期,臺積電還是個小囉囉,就靠着創始人張忠謀到處拉人砍一刀,哦,不對,是到處拉客戶。

老爺子憑藉着在美國半導體行業30多年的工作經驗,再加上自身的人脈資源,拉來了英特爾、高通的製造訂單,這生意算是開張了。

都說創業難,守業更難,那臺積電是如何稱霸市場的?

它無敵的秘籍就是“良率”。

一塊晶圓上可以切割出多顆芯片,而一顆芯片上集成了上百億個晶體管,不可能一個都沒有問題。

能夠成功生產出符合要求的芯片比例就是良率。

良率要高,不能生成一批產品,結果一半都用不了,良率高了,才能控制成本,纔有利潤可賺。

相關數據顯示,臺積電7納米制程良率,可以達到95~98%,而三星這邊,只有60%。

想要提高良率,就要做好EUV光刻機的防塵處理。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臺積電首創了乾式EUV光罩潔淨技術。

不需要使用液體清洗,就可以快速去除落塵,從而避免了液體殘留和二次污染的風險。

而且通過納米級分析技術,還可以精準定位落塵來源,從根本上排除了污染源。

據悉,臺積電可以實現在一臺機器內每一萬片晶圓曝片的落塵數,從數百顆減少到個位顆數,落塵率降低了99%。

除了技術優勢,臺積電手裡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持有阿斯麥公司大量股份。

雖然阿斯麥高端光刻機的產能有限,但臺積電總能優先得到。

目前臺積電一共有80臺EUV光刻機。

而爲了滿足2nm先進工藝的生產需求,臺積電計劃在今明兩年接收超過60臺EUV光刻機,投資總額超過123億美元。

龐大的光刻機數量就能保證產能,保證生產效率。

良率高,成本低,再加上又跟阿斯麥關係鐵,這讓其他晶圓代工廠如何跟?

臺積電的發展壯大,還因爲它傍上了大款,那就是蘋果。

2012年,臺積電與蘋果簽下了第一份合同。

兩年後,上市的iphone6就搭載了臺積電代工的芯片,2.2億臺的銷量開啓了它的騰飛之路。

以至於蘋果的競爭對手也找到臺積電代工,豐厚的利潤讓臺積電進入了技術迭代的良性循環。

截止到2024年8月,臺積電市值高到8372億美元,成爲亞洲市值最大的公司。

英特爾、高通、AMD這三家公司的市值加在一起,才相當於臺積電的一半。

有句話怎麼說來着,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話又說回來,1987年可真是一個神奇的年份。

那一年,56歲的張忠謀在寶島臺灣創立了臺積電,開創了晶圓代加工的新模式。

同樣在那一年,韓國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去世。

45歲的李健熙拿過了接力棒,三星就在李健熙的帶領下開始了第二次創業,使三星在後來的幾十年裡在電子、半導體和其他高科技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也還是在1987年,43歲的任正非在中國深圳創辦了華爲,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你以爲這就完了嗎?

1987年,一個碳基生命呱呱墜地,多年之後的他就坐在電腦面前給大家做科普視頻,喜歡的話,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