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波刀改善手抖 患者直呼「太神奇」還被讚牙齒變乾淨

劉先生分享神波刀後改善生活品質,並示範春聯揮毫。記者李青縈/攝影

全臺估計有40萬人有原發性顫抖症,嚴重影響生活者更是高達10萬人,小至寫字無法精準運筆,嚴重連日常拿水杯拿成困難。臺北榮總神經外科引進「神波刀」手術,未來可望用在癲癇、強迫症等治療;接受神波刀手術的劉先生直呼「太神奇了!」,不只全程不會痛,更是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臺北榮總神經外科醫師蔣漢琳表示,神波刀針對的顫抖主要是兩種,一個是以顫抖症狀爲主的「巴金森氏症」,手部用力時不會抖,休息放鬆時會顫抖;另一個是神經退化造成的「原發性顫抖」,好發年齡從20多歲到60多歲都有,一半的患者有家族病史。

國內推估約有40萬人有原發性顫抖症,其中高達10萬人可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臺北榮總神經外科醫師李政家指出,此類患者不只難以正常寫字,日常生活自理,如夾菜、吃飯、倒水、擠牙膏、刷牙、穿衣等都很難順利完成。

李政家說,「神波刀」手術爲聚焦超音波,機器有1024個超音波探頭,透過骨頭密度決定超音波能量穿透,加熱局部腦區使得神經壞死,打斷產生顫抖的神經迴路,是一種非侵入性無創的精準治療,過程中無須麻醉、無須打開頭骨,也不需要在病人腦中植入電極及電池,可以避免感染、腦出血等併發症。

一般而言,在藥物控制無效後,纔會考慮進行神波刀手術。蔣漢琳說,由於神波刀一側僅能處理單側狀況,如果病人狀況已經變成雙側,會建議裝置「深部腦刺激器」(DBS),可以一次處理雙側也有健保給付。

原發性顫抖症患者劉先生,曾經在去年四月接受神波刀手術治療,他表示,今年已經84歲,顫抖症困擾從40多歲就開始困擾,更是讓他在外面會擔憂旁人異樣眼光。治療後,他直呼「神波刀太神奇了」,手術過程不會痛,更笑稱自己只有國小畢業,拿筆寫字原本就困難,治療後更讓生活品質大幅改善,就算治療已一陣子仍然相當良好。

另一位60多歲的馬女士罹患巴金森氏症,她分享,原先有右手跟腿部顫抖,經過手術後不止完全顫抖,連看牙齒時都被稱讚牙齒刷的變乾淨了。

李政家說,以往開顱手術,包括丘腦切開術、DBS,讓許多病人擔憂開腦或是要在體內放置電極,因此擔憂風險而裹足不前。而神經刀爲自費療程,費用約65萬元,一次療程約三小時,在病人清醒下進行治療,搭配MRI核磁共振導航,準確定位,立即達到治療效果,未來可望用在癲癇症、強迫症。

馬女士分享神波刀後改善生活品質,並示範春聯揮毫。記者李青縈/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