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朱立倫要帶國民黨走向何方?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本報資料照片)

在蔡英文強勢操控民進黨黨機器的主導下,2016總統大選民進黨提名大勢明朗。而民進黨外的綠營多股力量,雖然都正在籌組第3勢力,但不管是「公民組合」、「時代力量」、「綠黨」,還是極端路線的「基進側翼」等,都只准備在立委層次挑戰民進黨,或是向民進黨進行政治勒索,卻無人意圖爭取大位。前總統李登輝有鼓勵高人氣的臺北市長柯文哲2016角逐大位之意,但似乎尚未形成氣候。蔡英文在避免了獨派的掣肘後,將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針對民進黨路線與個人參選政見進行規畫。

另一方面,國民黨在5個選區的立委補選一役,表面上呈現「止跌回穩」的成績,但前景的兇險並未見絲毫改善。彰化第4選區的補選中,前縣長卓伯源居然慘敗給名不見經傳、毫無形象聲望可言的地方型政客陳素月。這是由於國民黨地方派系長期傾軋與分裂的結果,從九合一林滄敏落選到卓伯源失敗,都顯示了國民黨地方派系是無理念、無責任感的利益集團,隨時可以爲了小格局私利,讓民進黨漁翁得利。這是國民黨地方經營的極大警訊,未來只怕還有更多地方政治力量,會不顧兩岸和平發展、臺灣政治穩定的重要,和民進黨合流。

更堪憂的是,朱立倫在接任國民黨主席後,未能提出打動選民的願景與訴求,喚回淺藍與中間選民的心,最後只能靠僅存的基本盤勉強維持局面。臺中市第6選區補選,國民黨提名的蕭家淇獲得胡志強全力支持,個人也有一定的地方基礎,卻難逃滑鐵盧命運。

這個選區是在2008年馬英九聲望正隆、泛藍精誠團結情況下,由親民黨嫡系黃義交代表國民黨奪下席次,但藍營逐漸崩盤裂解,7年來兩次選舉都敗給民進黨,已成爲藍營艱困選區。

雖然此次5區立委補選,人選並非新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提名,在整個選戰過程中,朱也未全心全力投入輔選,這固然是因爲朱立倫以新北市市政爲重,卻也突顯國民黨的一大問題,就是在朱立倫分身乏術情況下,該黨是否能夠在短期之內透過理念的澄清、黨務的革新和組織的盤整,迅速找回生命力,喚回選民的心?

2016年大選態勢已經明朗:一個奮進的、團結的,更是信心滿滿的綠營,居高臨下、以逸待勞俯視着羣龍無首、四分五裂、信心渙散、恐懼畏戰的藍營。朱立倫要如何領導國民黨,避免2016失去政權,陷兩岸關係於民進黨的宿命對抗衝突模式,最終造成臺灣「沒有尊嚴的統一」命運?

長期以來,朱立倫始終被政治觀察家以「謹小慎微」、「精於算計」形容,接任黨主席以來,確實在人事和組織興革上展現了一定的魄力,擺脫了一些老派作風,但仍不足以帶領國民黨起死回生。

理由很簡單,這幾年國民黨的沉淪,很大程度上是施政背離了民意,但更不可忽略的原因,是喪失了中心思想與基本價值,支持者離心離德、泛藍四分五裂。要扭轉這個局面,不能只靠人事和組織的改革來完成,而需要中心思想的重新確立,文宣論述的強化,才能重新團結支持者,改變泛藍陣營四分五裂的局面,並進而爭取中間和淺綠選民的支持。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國民黨的最大危機就在於「分崩離析」,從地方看,派系缺乏團結、相互傾軋,黨內沒有培養新人才,擴大新基礎;從全國看,泛藍支持者缺乏共識,離心離德。在統獨問題上,藍營裂解成爲3組力量:以地方實力人物爲主、低度中國認同的本土藍或「臺灣國民黨」、捍衛中華民國也主張兩岸持續交流的「維持現狀藍」或「獨臺藍」,以及認同大中國、積極主張統一的「統派藍」或「大中國藍」,這三股力量不但無法整合、沒有共識,更往往相互敵視、互不信任,難以團結對外。

在經濟路線方面,國民黨也陷入分歧,國民黨創黨理念是「三民主義」,從光譜分析,屬於中間偏左的思想,「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這是孫中山表達的立場,但是從蔣介石到馬英九,國民黨的路線始終偏右,恐怕只有蔣經國時代的抑制財閥、重視均富,比較接近創黨理念。

如今的國民黨更大程度上是政經利益的分配集團,是重視經濟成長、偏向財團利益的保守黨。右派黨的路線既不利於國民黨爭取「三中一青」,也和朱立倫所說「找回創黨精神」相違背,未來,國民黨究竟要向左走、向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