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要致富先修路 大陸力推新基建

旺報社評

大陸最新經濟數據公佈,第3季GDP成長3.9%,比市場預期略好,前3季成長可望達到3%,雖不如疫情前數據亮眼,但與其他大型經濟體比較,仍然是不錯的成績,大陸計劃經濟體制如何在第4季進一步發揮作用,能有更好的表現,值得關注,而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交通建設方面的表現。

102項交通計劃超前推動

進入第4季,大陸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可謂開足馬力,擴投資、穩增長的作用進一步凸顯。10月20日南北大通道--從內蒙到廣西的「呼(和浩特)北(海)高速公路」山西朔神段竣工,年內可望通車運營,屆時從山西神池縣到朔州市車程將由1.5小時縮至30分鐘,但這只是一個開始。

根據官方的規畫,大陸將在2035年實現「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前者指的是指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羣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後者是指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爲實現這一藍圖,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必不可少。

尤其考慮到近期經濟形勢,大陸提出「適度超前」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就包括「十四五」規畫中102項國家級重大工程涉及交通的項目,也包括國家高速公路大通道聯通工程等,其目的在擴大有效投資、穩住經濟大盤。包括呼北高速公路在內的一大批重大項目,都在密集趕工中:本月9日,深圳至廣東江門高速鐵路全線正式開工;10日遼寧本桓高速公路的摩天嶺隧道出口左線開始進洞施工,未來通車後將形成以瀋陽爲核心的3小時交通半徑快速交通網。

據陸媒統計,今年前8個月,大陸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達2.34兆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6%。同時,各地對交通投資勢頭強勁,江蘇省今年以來的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440億元;廣東前9個月共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1429億元,比去年增長9.7%。

雖然同樣有拉動經濟增長的目的,但中共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交通強國」戰略,與以往的「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建設有所不同。首先,從「強」字可以看出,當前的着力點在於提升品質與效果。以大陸業已完成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早已四通八達,世界級的港口羣、密集的空、海航線也已通達全球,綜合交通網絡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大陸已經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交通大國,但仍有許多偏遠鄉村難以到達,大陸仍需要更多交通建設。

交通運輸導入互聯網科技

「要致富、先修路」,繼續建設交通,用意不僅在短期拉動經濟增長,更有實現共同富裕的長遠目標,以交通基建爲突破口來解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同時,交通運輸業與民衆生活息息相關,包括已觸及大陸城鄉基層的快遞物流都在其範疇,也是大陸政府提升民生幸福感的重要領域。

交通也是創新技術集中應用的產業。近年來,大陸時常涌現「全球最長」「世界第一」的交通基建項目,一方面是工業發展更加成熟、技術更強,使大陸有能力創造諸多「第一」;另一方面也是因爲想實現從大到強的轉變,剩下的都是些難啃的硬骨頭。如上面提到的深圳到江門的高鐵,全線橋隧比達98%,其中珠江口隧道是大陸最深的海底隧道,更別提建在高原上的川藏鐵路、公路等,這些都需要頂尖技術去攻克難關。

大陸交通運輸部官員透露,大陸已組織70個試點單位,開展374項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其中科技領域佔比達到36%。在政府的推動下,企業、科研院所紛紛加入,尤其一大批互聯網科技公司正在發揮技術優勢,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像百度專注自動駕駛,騰訊提出「實時孿生+交通OS」的交通數位化升級方案等,將爲大陸新一輪科技革命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創造契機。

大陸想實現年初設定的5.5%經濟成長目標顯然有困難,但在全球經濟復甦艱難的局面下,世界仍期待第二大經濟體能夠提振信心,大陸推動交通建設的宏圖,或將起到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