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臺灣風險螺旋上升

旺報社評

美中領袖9日通話爲緩和兩大強權對抗帶來一線曙光,但緊接而來的卻是升高抗爭手段,擴大對立面,15日宣佈的「美英澳防衛同盟」更使美中極限競爭產生質變,「新冷戰」迫在眉睫,全面性的軍備競賽、甚至核子擴散已難避免。面對印太地區新局,民進黨當局仍熱衷於臺灣駐美代表處更名,反而曝露拜登政府的底線,對臺灣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

拜登選擇激烈競爭

撤軍阿富汗讓拜登政府承受嚴重的外交失敗打擊,解救之道在整合國家實力及國際支持,處理好美中強權競爭。拜登日前主動致電中共領袖習近平,雙方在90分鐘對話中表達了管控衝突的意願,強調有共同責任使競爭不會轉向爲衝突,爲10月底在G20高峰會時舉行「拜習會」注入一絲希望。

但《金融時報》第二天就披露,臺灣提出將駐美「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爲「臺灣代表處」一案,華府正在認真考慮中。中共立即提出嚴正交涉,強調臺灣問題是美中關係中最敏感的核心問題,美方不得將臺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爲臺灣代表處。爾後報導陸續透露,拜習對話並不順利,特別對舉行「拜習會」的提議,習近平「置若罔聞」。不到24小時,美中關係被打回原點,臺灣仍然是爭執熱點。

在後阿富汗時期,拜登的中國政策有多重選項,可在「競爭、對抗、合作」中尋求平衡,他顯然決定採取更激烈的手段,強化對中共的制衡、嚇阻力量。拜登與英國首相強生、澳洲總理莫里森聯合宣佈成立「美英澳防衛同盟」(AUKUS),協助澳洲發展核子動力潛艦,預計於2030年完成第1艘,澳洲將繼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及印度,成爲「核子潛艦俱樂部」第7名會員。

此外,三方還將在網路安全、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及海底科技等層面加強合作。美、英、澳成立「軍事聯盟」雖未提及中國,但目標昭然若揭,也必然引發中共最強烈的反應。中國外交部就指出,這種做法「嚴重破壞地區和平穩定,加劇軍備競賽,損害國際核不擴散努力」。

《外交政策》形容,在與中共的地緣政治競爭中,強化印太地區聯盟,擴大軍事配置部署,這是拜登政府「最大膽」的計劃。AUKUS只是揭開序幕,美澳次日舉行「外長與防長2+2」會議,拜登並將於24日主持「四方安全對話(Quad)」,一系列行動顯示拜登政府優先考慮印太事務,透過新的多邊合作來應對21世紀中共的挑戰與威脅。

民進黨只在意更名

歐巴馬時期就提出「重返亞洲」、「亞洲再平衡」概念,但一直無法落實,拜登政府加速「轉向亞洲」的步調,雖然得到的反應正面,但在經歷阿富汗重創後不到1個月,拜登就做根本性的政策轉變,倉促決策難免引發批判。

法國原本要提供澳洲價值660億美元的12艘傳統潛艇,但一夜之間就被美英澳翻盤,法國外長勒德里安表示,這是背後捅一刀,拜登的決定如同川普般「粗暴、單邊、無法預測」,非盟友所爲,並指與澳洲的信任關係已破裂。要如何修補這個破碎關係令各方尷尬不已。

受到損害的不僅限於法國,美國與歐洲的中國政策一直存有歧見,歐洲國家將中國定位爲「制度性對手」,反對中共的對外擴張及人權措施,但無法認同美國「十字軍」式的意識形態鬥爭,因此強烈主張「戰略自治」,拒絕追隨美國的中國政策。法國《世界日報》社論指出,不要再懷疑,拜登政府與川普政府半斤八兩,美國優先,無論是戰略、經濟、財政或衛生領域。這充分反映歐洲對美國的態度。

中共對於美中關係沒有抱持太高期望,並自認已取得與美國平等的地位,現在美國的政策與方向更趨明顯,競爭、對抗只會更趨激烈。在緊張情勢不斷升高的情況下,「拜習會」機率降低,如何加強風險管控,避免軍事衝突是美中當前最大挑戰。

「美英澳防衛同盟」衝擊印太安全形勢,美中的軍事、外交對抗更形尖銳,並將衍生軍備競爭、核子擴散等問題,處於深水區的臺灣將首當其衝。一連串的外交行動已刻畫出未來印太地區權力結構及新秩序的輪廓,美國對臺灣的支持雖堅若磐石,但如以「美英澳防衛同盟」爲核心,站在反中第一線的臺灣就處於外圍。在美中對抗陰影之下,各國都在思考如何重新定位才符合最大的國家利益,民進黨政府卻選擇唯一親美,難怪安全風險不斷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