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羅剎海市現象 兩岸的千年機遇
旺報社評
大陸歌手刀郎推出新專輯《山歌寥哉》,在流行音樂圈掀起旋風,其中〈羅剎海市〉歌詞犀利辛辣,引起各種解讀,網路熱度持續攀升,迄今播放量已破百億,在臺灣也引起很多討論,「羅剎海市現象」值得探究。
〈羅剎海市〉歌詞取材自清代蒲松齡的奇聞軼事小說《聊齋志異》,是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妙用與創新。近年大陸文藝圈出現國潮現象,今年暑期檔動漫影片《長安三萬裡》,以唐代詩人李白與高適的情誼爲敘事主線,淋漓盡致地呈現了唐詩的古典審美意境,票房已突破14億元人民幣;神話史詩電影《封神第一部》上映後同樣好評如潮。這些作品皆從傳統文化汲取素材,不少觀衆從中產生共鳴。
大陸文藝圈的「國潮復興」體現了文化自信。一方面,更多創作者將目光投向傳統文化千年積累的寶庫,從中挖掘創作靈感。其中,國風音樂在大陸日漸風靡,從小衆走向大衆,成爲「國潮復興」的代表。2022年《國風音樂內容生態報告》顯示,2020年至2021年,播放量過億的國風音樂有51首;國風歌曲播放量是2019年至2020年的兩倍多;播放量破百萬、千萬的作品數量呈上升趨勢。國風音樂的創作,往往引用古典詩詞作詞,吸收戲曲元素作曲,並融入民族樂器特色,呈現出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創作者持續實踐古爲今用的創作理念,結出愈來愈豐碩的果實。
國潮復興 發揚中華文化
大陸民衆對本土文化創新作品的認可度也愈來愈高。〈羅剎海市〉走紅後,蒲松齡也成爲「網紅」,尚在修繕的蒲松齡故居、聊齋園,在粉絲的催促下「被迫」提前開放,吸引了各地遊客前往參觀。同樣,《長安三萬裡》讓唐詩主題旅遊線路熱度上升,「跟着唐詩去旅行」成爲今夏旅遊時尚,不少影迷前往西安大明宮、湖北黃鶴樓等歷史文化遺蹟探訪,顯示出「國潮」作品對文旅消費的影響力。就此而言,大陸「國潮」作品的創作,與廣大受衆正在形成日益緊密的良性互動,在優秀「國潮」作品影響受衆審美的同時,受衆亦在激勵前者進行更有文化深度的創作。
「國潮復興」並非僅關注傳統文化,而是結合現代文化產出方式,對傳統素材進行創造性轉化。譬如刀郎的新專輯,整體上是對中西方音樂元素的融合創作。在曲調上〈羅剎海市〉糅合民歌、小調、搖滾等多重元素;在內容上脫胎於古典名著故事,又引入西方哲學觀察及創作者對社會的批判性思考。因此,〈羅剎海市〉既有文化底蘊,又能推陳出新,從而吸引多個層次面向的受衆,最終成爲熱門金曲。「國潮復興」須兼容幷包,將古今中外的成功經驗與審美思潮融爲一體,方能不斷創造出擁有更多現代受衆的新作品。
兩岸同受中華文化滋養哺育,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對「國潮」作品頗能產生共情。事實上,臺灣在「國潮」創作領域擁有優秀的創作者,如方文山、周杰倫,他們合力填詞、作曲、演繹的國風曲目,當年風靡華語音樂界,至今仍被兩岸聽衆視爲傳唱經典。近年,大陸國潮風颳到臺灣,受到諸多臺灣青年的喜愛。無論是《甄嬛傳》等歷史古裝劇,還是國風音樂、服飾、遊戲等,皆在兩岸之間架起了文化的橋樑。兩岸應透過交流與互相激勵,支持兩岸文化機構和青年藝術家共同創作,共同保護、傳承中華文化資產,讓「國潮復興」涌現出更多古典與現代兼具的作品,讓中華文化在世界舞臺發揚光大。
文化盛世 臺灣不能缺席
過去70餘年,臺灣文化在中華文化基礎上,歷經一波波自我探索與創新,逐漸凝聚出當前多元、開放的特質,大陸改革開放經濟成長後,也歷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衝撞與融合,如今進入創新階段,以大陸14億人口規模,25到34歲人口中50.4%受過高等教育的素質,很可能開創另一段漢唐文化盛世,這是千年難得的機遇,臺灣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