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陸資不是炸藥包而是潤滑劑

旺報社評

蔡政府執政5年來視陸資如洪水猛獸,祭出種種嚴苛條款限制陸資來臺,經濟部投審會日前公佈今年前3季投資狀況,覈准陸資投(增)資金額爲3406.2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72.06%;9月陸資來臺投資件數爲零,但阻絕陸資於境外符合臺灣利益嗎?臺灣經濟會更安全嗎?應理性思考以下問題:

其一、兩岸經濟脫得了鉤嗎?兩岸政治關係雖趨冷,但兩岸經貿卻是另一番景象。據大陸海關總署10月公佈的數據,今年1至9月兩岸貿易額爲2395.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8%。其中,大陸從臺灣進口1824.7億美元,同比增長28.9%;大陸向臺灣出口570.5億美元,同比增長32.6%。今年前3季,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已突破1200億美元。

繁榮臺灣 讓阿里登臺

再看去年的數字。2020年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514.52億美元,佔臺灣總出口額的43.9%,大陸(含香港)穩居臺灣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2020年臺灣對美國貿易順差是170億美元,對大陸貿易順差是1400億美元,相差數倍。

兩岸經濟高度依存是事實,「經濟去中」、「兩岸經濟脫鉤」只是幻想。川普任美國總統期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曾多次舉行聽證會,絕大多數參會的美國企業代表力證,如將供應鏈從大陸轉移不僅耗時長久、成本高昂,且有諸多隱性成本無法考量。今年10月初,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承認,與大陸貿易「脫鉤」在全球經濟背景下並不現實,美國應該思考如何與大陸「再掛鉤」。就連美國都如此,何況臺灣?

脫鉤不易,重建更難。民進黨收緊陸資引發臺灣經商環境惡化疑慮,不少陸企都在謹慎評估,如果臺灣當局持續不友善,是否有留下的必要,大陸民間亦累積不少負面觀感和情緒,更遑論新的陸資進來,這也難怪9月陸資來臺掛零。

其二、經濟發展與政治考量孰輕孰重?2021年上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達到8.31%。這其中不能無視兩岸貿易的貢獻。此外,臺灣不少行業雖有亮眼成績,如半導體、精細化工、精密儀器行業等,但其他產業的發展現狀也不容忽視。臺灣觀光業、餐飲業、零售業,依然深受兩岸互動狀況的影響。

真愛臺灣 應自信開放

臺灣是外向型經濟,需要外來資本與外部市場。陸資來臺能提供稅收、爲業者提供合作和就業機會,也能豐富臺灣民衆消費選擇。以淘寶爲例,阿里巴巴如果在臺設公司,聘用臺灣的員工,採購臺灣的商品,提供平臺給企業賣貨到大陸,給臺灣的中小電商也提供了進貨渠道和發展機會,亦方便臺灣民衆,繁榮臺灣市場,有何不好?

但民進黨只顧自己的政治小算盤,不管臺灣整體的經濟帳。其實,相比封殺陸資本身對經濟的影響,更值得憂慮和警惕的是民進黨政治掛帥的思維和本末倒置的做法,又怎會有發展經濟、服務民衆的精神呢?禁絕兩岸交流、不讓臺灣民衆從中獲益、製造「反中仇陸」氛圍,到底是真的「愛臺灣」還是隻爲操弄兩岸議題謀求選票?

其三、愈開放愈自信,愈自信就愈開放。大陸近年持續放寬外資准入,不斷優化經商環境。近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再次展示大陸市場的開放性和對外資的吸引力。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進博會上的演講,透露出大陸將進一步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電信、醫療等服務業領域開放,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引導更多外資投向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投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如果按照民進黨的邏輯,大陸基於國家安全等等考慮早就不該開放外資、臺資進入。

開放與自信的良性循環,於經濟、於政治都是利多。兩岸戰爭烏雲密佈的此刻,大陸仍在全力拚經濟、求發展,這也是臺灣認爲戰爭不會來臨的一大原因;如果現在仍有大量陸資來臺,世人就不會憂心兩岸戰爭爆發。從這個角度看,陸資不是炸藥包,反而是潤滑劑;限制陸資來臺的民進黨政府,纔是把兩岸引向戰爭邊緣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