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蔡政府錯過兩岸融冰契機

旺報社評

星雲大師讚頌荼毘大典落幕,陸委會協助百餘名陸港人士順利來臺弔唁,但北京官方代表團缺席卻是一大遺憾,相信也違背了星雲大師對兩岸和平的遺願。星雲大師是享譽華人社會、超越國界與政治分歧的佛教領袖,他的圓寂正值兩岸關係陷入幾十年來罕見的動盪、斷裂局面,本是一次融冰和解的歷史契機,可惜錯過了。

大陸官方弔唁團的善意

星雲大師圓寂大典,本可以成爲今年以來兩岸關係「小陽春」的完美見證。1月初大陸取消防疫隔離後,小三通部分復航,陸委會和國臺辦難得隔海傳遞善意訊號。1月底陳建仁內閣改組,輿論對蔡政府兩岸人事調整觀感正面,大陸臺商聯誼重辦、蔡總統重申願與北京對話。陸方順勢在廈門拜會藍營人士後,解除部分臺產輸陸禁令,並致函我民航局溝通恢復兩岸航班事宜。

這些跡象表明,兩岸有意擱置政治分歧,從民間交流着手逐步恢復兩岸溝通與互信。結合當時美中關係背景觀察,今年初大陸副總理劉鶴在瑞士與美國財長葉倫會晤,外界都認爲國務卿布林肯若能如期在2月初訪問北京,美中合作將在去年11月拜習會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如果布林肯訪中、夏立言登陸,再加上大陸弔唁團來臺,國臺辦官員與我方陸委會高層自然互動,兩岸過去幾年來的衝突、僵持可望「翻篇」,蔡總統的歷史定位也有望扭轉。

然而事與願違,一個氣球壞了整場好戲。布林肯推遲訪中,拜登政府對中轉趨強硬,民進黨「順勢」高調批判夏立言訪陸,就有了拒絕大陸弔唁團來臺的結果。換言之,大陸前國家宗教局長葉小文作爲弔唁團事件的引信,本質上和飄入美國上空的大陸「流浪氣球」類似。陸委會拿早已退休10年的葉小文身分問題、來臺陳抗風波作爲藉口,實質劍指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和隨行涉臺官員,這和美方用一顆氣球扭轉對中政策氛圍的策略相似。

蔡政府放棄了兩岸對話的最佳契機,在兩股壓力面前選擇了退縮:一股壓力來自美國,美中結構性對抗與長期競爭,只要華府對北京轉趨強硬,民進黨就亦步亦趨與大陸保持距離。另一股壓力來自黨內,民進黨抗中已經完全被少數基層「逢中必反」的狂熱者捆住手腳,任何有意改善兩岸關係的作爲,都首先會遭到基本盤的質疑,最終不了了之。

大師遺願是兩岸多來往

拜登政府何嘗不也是如此呢?氣球風波使得右翼反華勢力炸鍋,民主黨青壯派也多站在北京對立面,拜登縱使有管控美中分歧的善意,也很難讓美中關係回到過去。

這個問題同樣也擺在習近平面前,對美強硬在大陸基層民衆和知識菁英絕對有民意基礎,而美方對大陸在科技、經濟的限制和絞殺,也不斷挑戰着北京最高層的底線。儘管現階段習近平仍有戰略定力,但未來面對美中關係,和緩與緊張交替的波動將會是常態,而這必將影響兩岸關係的前景。

從新年講話開始,習近平、王滬寧和宋濤在不同場合,都對臺灣釋出了恢復兩岸交流的訊號,恰好與星雲大師對兩岸關係的理念契合。星雲大師面對複雜難解的兩岸統一問題,曾說過一句充滿高度智慧的話,大意是:一家人多來往,就自然統一了,如果不來往,同一家人也會分家。放諸今日的兩岸關係,已經因疫情中斷了將近3年,當務之急難道不就是恢復來往嗎?進一步說,如果兩岸沒有交流、沒有合作,和平統一如何打動臺灣人心呢?

星雲大師不僅把人間佛教傳進大陸社會,也與江澤民、習近平等中共領導人保持良好私交。期待大陸領導人可以汲取星雲大師的智慧和慈悲,促進兩岸和平、中美合作。也期待民進黨政府以及2024後的新總統、新政府,能夠謹記星雲大師對兩岸和平的貢獻,排除國際情勢的干擾,打開兩岸民間交流的大門,透過兩岸人民「多來往」創造和平解決政治分歧的最大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