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不要成爲中美關係中的一根刺

旺報社評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以「刺」形容中美關係的障礙,認爲中美關係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刺」需要拔掉。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日前達成拜習視訊峰會共識,看來中美關係中的「刺」已拔出不少,美中關係雖然艱困,但雙方都有改善的動機。

拔除川普遺留的芒刺

美國主要基於內部的需要。美國經濟前景不明,通貨膨脹壓力漸趨沉重,政府債務問題嚴重。拜登實現宏大計劃的預算案還擱置在國會,黨內外阻力下遲遲未能通過。眼看明年國會改選將至,民主黨不但選情低迷,還內鬥不止,而川普爲首的保守勢力卻氣勢如虹,大有捲土重來之勢。

如果明年國會民主黨未能勝選,拜登即將成爲跛鴨總統,這叫以羅斯福、雷根等偉大總統爲榜樣的拜登情何以堪。所以拜登急欲在這十分有限的時間內一一拔除川普所遺留的芒刺,走出自己的路。

北京也有改善中美兩國關係的需要。首先,大陸需要穩定的外部環境,風風光光舉辦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接着順利過渡中共二十大權力改組;第二,體認美國內政與經濟失控未必有利於大陸,川普迴歸恐怕增加雙方不確定風險;第三,希望減少內部改革陣痛以及經濟下行的衝擊。對習近平而言,最重要歷史任務是實現2035人均所得達到中等富裕國家水平,實現民族復興使命。

川普政府留下至少有4根刺,需要拜登拔除。首先是孟晚舟事件,在美國司法部門與孟晚舟達成緩起訴協議,加拿大法院撤銷引渡,讓孟晚舟回國後,第1根刺已拔除。這根刺的拔除並不表示美國將放鬆對中國科技管制,但激烈競爭中的情緒性因素可望消除。

第2根刺是關稅戰,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華盛頓CSIS智庫發表拜登政府對中國貿易政策講話中指出,「可持續的共存」是拜登政府對華貿易政策目標,與中國脫鉤並不現實,未來將尋求與中國的「再掛鉤」。她還表示考慮排除部分商品的懲罰性關稅,這點特別受到美國貿易團體的歡迎,看來第2根刺可以拔除。

第3根刺是關於新冠病毒溯源問題。8月美國情報界提出報告,對於新冠病毒究竟是自然產生還是從中國大陸實驗室泄露,仍然沒有達成結論性的共識。媒體報導拜登在和習近平通話時曾討論此事,但美國官員也表示,拜登並不打算對中國增加壓力,看來美國將冷處理,不會加碼打擊中國,第3根刺可能也拔掉了。

蔡講話引發兩岸緊張

第4根刺是新疆議題。川普政府國務卿蓬佩奧用「種族滅絕」字眼指控新疆人權問題,引起國際關注,許多西方國家紛紛抵制,造成中共嚴重的形象損傷。近日有消息傳出,華爾街高層桑頓2度密訪大陸,並親赴新疆實地考察。桑頓尚未對新疆問題發表意見,但中共同意他訪問新疆,應代表一種突破的可能性。敏感的觀察家發現,自蘇利文和楊潔篪在瑞士會談後,美國不再要求盟國共同聲援新疆,美國主持國際會議的聯合公報也不再出現聲援新疆字眼。

川普任內後期大打臺灣牌,不斷地利用臺灣刺激中共,拜登一再重申美臺關係「堅若磐石」,但就歷史經驗而言,時隔境遷,美國未嘗不可能改變態度。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重中之重,中美關係若要進入下一階段,就不可能不處理臺灣問題。《紐約時報》一篇專欄就指出,臺灣問題已經成爲中美矛盾的核心問題,臺灣不但是一根刺,還是最大的一根。

臺灣安全之道,仍然是平衡的臺美關係與兩岸關係,習近平在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大會的講話,再度重申兩岸連結與和平統一,至少表示臺灣若願意回到兩岸連結上,兩岸和平發展的機會依然存在。

令人遺憾的是,蔡英文總統在雙十國慶講話中,不但沒有把握機會,利用辛亥革命與國父建國迴應兩岸歷史連結,反而更進一步強化兩國論論述,引起兩岸更大的緊張與猜忌。蔡英文或許反映了中美關係趨緩,民進黨焦躁不安,又或許是施政失敗,只得加大反中力度,爲即將來到的地方選舉累積籌碼,但蔡政府的盲動,只會讓臺灣成爲中美關係中的一根刺,讓臺灣生存發展充滿迷惑與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