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IPEF斷手骨,臺灣產業顛倒勇

中美兩國邁向偃旗息鼓,整個亞太地區正在迎來一個截然不同的新階段。圖/美聯社

隨着2023年的接近尾聲,雖然全球戰爭、氣候變遷和政治混亂的消息仍舊此起彼落,但新一輪的全球政經情勢正在我們的眼前悄悄起了變化。

首先,11月初,大西洋兩岸的通貨膨脹同步出現了令人欣喜的下降。美國10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通膨率)降到了3.2%,僅比2%的央行目標高出一個百分點多一點;英國10月通膨率則降至4.6%,創兩年來新低;兩者顯然都比預期來得好。過去18個月的物價增長好像一下子變成了過去式。這讓美國總統拜登和英國首相蘇納克都喜上了眉梢。衆所周知,美國和英國明年都要面臨選舉考驗,如果金融市場可以對「軟着陸」重新燃起希望,則對拜蘇兩人的選情肯定大有助益,也會讓西方世界對明年經濟展望重新燃起希望。

但經濟要好,政治的妥協不能少。這也讓中美兩國的關係吹起了暖風。

先是11月8日,大陸國家副主席韓正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六屆創新經濟論壇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中美之間最近展開的重要高層接觸,提升了國際社會對中美關係改善的正面預期。而11月15日的中美兩國元首的「習拜會「也沒讓大家失望,兩國權力的格局確實發生了微妙且明顯的變化。

國際情勢的爾虞我詐本來就不是升斗小民可以理解的,要說情勢已經逆轉肯定言之過早,但美中兩國確實各有各的煩惱,繼續任性而爲只會傷人自傷。俄烏戰爭仍未結束加上以巴衝突方興未艾,一樁接着一樁的地緣政治緊張讓不可一世的美國正面臨着國際戰事烽煙四起的麻煩。雄霸一方的中國也好不到哪裡去,從疫情解封之後的經濟不如預期,甚至面臨了可能的通貨緊縮、外資撤離、房企違約,北京政府何嘗不是一個頭兩個大。在美國前總統川普陰影籠罩着全球地緣政治上空的現在,種種的因緣果報自然而然讓美中兩國邁向了偃旗息鼓,整個亞太地區正在迎來一個截然不同的新階段。

但值得臺灣注意的插曲是,在11月中舊金山亞太經合會(APEC)年會揭幕之前,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突然撤回對有關促進數位貿易條款的支持,令滿懷期待的亞洲參與國大失所望。這是一個會讓亞太區域經貿陷入失衡的意外變局。隨着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及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逐漸成形,美國重返亞太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小。與此同時,中國的貿易網絡必將不斷壯大,一來一往,亞洲各國對美國很難再抱任何幻想,加上川普已經公開表示,把IPEF撕毀將是他未來重回白宮後的第一個任務,這將讓中國更有機會將亞太貿易的話語權盡收手裡,亞太各國在政經佈局上肯定會開始另有一番打算。

在政治層面,美國退位將讓中國政府開始大展手腳,推動中國產業的向外擴展,甚至藉着RCEP和CPTPP的壯大,順利和日韓、東協與南亞展開新階段的合縱連橫;在經濟層面,如果明年的全球經濟暖風吹起,升息陰影反轉直下,降息預期將讓區域分化下的全球供應鏈首度迎來全球經濟的復甦,每個國家的產業都將在小院高牆和友岸代工中展開新一輪競賽。那麼,早已淪爲外交孤兒的臺灣,要怎麼擺脫亞太經貿的斷線,讓臺灣產業不會在關貿邊緣化中走向孤軍奮戰?

事實上,半導體產業已讓臺灣站上了全球供應鏈的有利位置,各國也因此更加認識了臺灣的產業利基,在全球更在意供應鏈穩定和國家安全的今天,IPEF的形同腰斬其實提醒了臺灣政府,我們的經貿戰略需要改弦易轍,就像前行政院長陳沖所言,現在已經不是考慮CPTPP、APEC、IPEF,哪雙鞋比較合腳的時候,臺灣總不能連一雙鞋都沒有,就要求產業各個赤腳上陣迎向未來。

現在的臺灣,真的不缺各種峰會、口號和計劃,缺的是真實可行、劍及履及的戰略:在貿易協議方面,我們不妨透過臺美貿易倡議的雙邊戰略,槓桿促成臺灣加入多邊體系;在技術標準和資本運作方面,我們應該培養出一批跨國的談判人才;在面對RCEP及CPTPP的競合方面,我們必須規畫出一個可以保住臺灣競爭優勢的戰略;更重要的是,面對老齡化和少子化,我們還得擘畫出一個讓年輕人願意拚搏的國家新藍圖。其實,IPEF跛腳一點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繼續溫水煮青蛙,臺灣產業「愛拚纔會贏」的精神全球有目共睹,想讓大家對臺灣再度刮目相看,那就拿出打斷手骨顛倒勇的精神拚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