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行人地獄 嚴罰治標不治本(許智超)

配合道交條例修正案,將提高未停讓行人罰鍰、新增強制接受道安講習,預計6月30日上路。(陳君瑋攝)

近年來臺灣的用路安全引起社會關注,交通亂象甚至引起CNN認證「行人地獄」。有鑑於此,交通部本月16日預告修法,警政署則指出斑馬線上若有行人車輛皆須停讓,然而過於嚴苛且硬性的施行新規,引起各界強烈反彈,最終24小時內被迫宣佈暫停,意味着政府思維未着重交通工程和駕駛人行爲的根本性問題,「重執法、輕工程與教育」實則治標不治本。應對政策的急就章,以及朝令夕改,反映行政部門缺乏有效協調和整合,顯見決策階層與公衆民意脫節甚遠。

「行人地獄」之名緣起於CNN去年的專題報導,從疫後臺灣力圖恢復過往觀光榮景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行人的道路安全問題,同時亦援引加各國官方說法,指國際觀光客來臺的首要條件是道路安全的改善。實際上根據道安資訊查詢網資料顯示,2022年交通事故30日內致死人數首度突破3000,每日平均死亡人數則超過8人,其中近5年行人亡故平均每年亦達400位以上。相比OECD國家,臺灣2021年每10萬人因交通事故達12.67人的死亡數也明顯偏高,因而被貼上「行人地獄」標籤,上述數據分析可知,用路人安全確實成爲一大問題。

臺灣的道路安全問題,長年以來受到各界詬病,日前民衆甚至刊登各大報刊頭版廣告致告政府改善。交通部早前則重點列出「人車空間分隔」與「減少路口人車衝突」改善方針,立法院三讀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旨在擴大保障行人用路安全,並究責未停讓範圍,警政署日前亦建議取締新措施。其中飽受爭議的「斑馬線若有行人,車輛皆須全停」,迫於輿論壓力的反彈,交通部因此宣佈重回現行取締標準,然而陷入輿論風口浪尖的警政署卻表示,新規爲各部會共同研商與決定的結果,顯見行政單位跨部會協調與溝通不足,事後面對各界撻伐,僅能導向共同概括承受來平息衆怒。

綜觀政府各部會的對應措施,主要體現於加強執法與提高罰鍰兩大層面,從交通改善的「3E原則」(工程、教育、執法)來論,政策思維依然偏向執法面爲主,具體則反映於近來《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聚焦於車輛未禮讓行人的罰鍰提高至6000元。觀察歷來新聞已見許多道路亂象,尤其行人與駕駛人爭奪路權的情況日益嚴重,追本溯源,道路交通問題更應從工程和教育層面來解決,光就「嚴刑峻法」的實施,恐怕難以根本性解決問題。

臺灣交通困境的改善實非易事,在施行道路安全的執法層面以外,更應優化道路設計,以及交通號誌的完善機制,以及整合作爲把關上路的車輛考照制度、學術科協同訓練等,透過長遠性、通盤性與永續性的政策規劃,與時俱進改革,消除道安危機,臺灣才能實質性逐步擺脫「行人地獄」之名。(作者爲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