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敬國:人壽保險需求積累了大規模超長期資金,成爲金融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11月19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4金融發展年會在北京舉行。行業協會、機構代表、專家學者等重磅嘉賓匯聚一堂,圍繞金融機構踐行“五篇大文章”,共同探討如何打造產融生態圈和社會責任共同體,實現可持續的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在年會主論壇主旨演講環節,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和中國精算師協會聯合黨委委員、中國精算師協會副秘書長商敬國以《保險承諾到責任擔當 提升經濟發展預期》爲題,對人壽保險的功能與職責進行了深刻闡釋。

“人壽保險業在金融業中的強社會屬性是社會穩定器,是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參與者。”商敬國認爲,人壽保險業通過保險保障承諾可以穩定民生保障預期,同時,因經濟增長產生的人壽保險需求積累了大規模的超長期資金,從量變到質變爲超長期資本,成爲金融業可持續、有韌性發展的穩定基石。

他指出,養老金和健康保險是體現人壽保險業強社會屬性的兩大領域。人壽保險傳統儲蓄業務向有着政策支持的養老金業務轉型是必然趨勢;健康保險作爲人壽保險業保障類業務的高階版,也將是未來提升民生保障品質的主力軍。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和中國精算師協會聯合黨委委員、中國精算師協會副秘書長 商敬國

發展人壽保險業是金融強國的有效路徑之一

“發展人壽保險業是金融強國的有效路徑之一,可以成爲一個很有效的抓手。”在2024金融發展年會上,商敬國指出,人壽保險佔據着保險80%左右的資產,主力軍作用越來越明顯,不但可以通過保險保障承諾穩定民生保障預期,而且具有耐心資本屬性,可以通過超長週期資產配置提升未來經濟發展預期,成爲金融業穩定強大的基石。

在他看來,人壽保險業作爲一個經營了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行業,已經從傳統的經濟補償功能慢慢轉變到“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與社會結合會越來越緊密,責任也將越來越大,也應該以實際行動實現更多的擔當,“不僅僅是簡單地做做慈善公益那種擔當,而是在經濟波動的時候,通過保障承諾增強發展的預期。”

“金融市場的波動性由誰來吸收?”在探討人壽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功能時,商敬國強調,因經濟增長產生的人壽保險需求積累了大規模的超長期資金,從量變到質變爲超長期資本,成爲金融業可持續、有韌性穩定發展的基石,在跨週期波動中實現責任擔當,在自身獲得發展機遇的同時,驅動經濟前行。

另外,在社會穩定器功能發揮方面,人的生老病死是人壽保險業永遠的保障對象,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剛需。特別是隨着經濟發展和進步,人們對高品質保障的需求更爲強烈,人壽保險業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人壽保險傳統儲蓄業務向養老金業務轉型是必然趨勢

“人壽保險業在金融業中的強社會屬性是社會穩定器,是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參與者。”商敬國表示,人壽保險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同舟共濟的理念,這種共同利益的共享與共治是一種正向激勵機制,實現了社會的自律,不僅實現了共同利益,而且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也達到了最大化,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基於此,他特別指出,養老金和健康保險是體現人壽保險業強社會屬性的兩大領域。

“養老金是未來人壽保險業長期儲蓄業務的主導者。”商敬國表示,我國正在積極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改革,人壽保險業發展初期以儲蓄業務爲主,涵蓋了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產品。在全球老齡化趨勢下,對養老金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強,越來越持續,這是老齡化挑戰下帶來的新機遇,人壽保險傳統儲蓄業務向有着政策支持的養老金業務轉型是必然趨勢。

從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結構看,也趨於超長期化,金融機構更加穩定,抵禦外部風險波動的能力也越來越強。穩定的金融機構不僅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而且穩定社會預期,進而穩定投資預期和消費預期,“養老金是國際金融市場公認的‘金主’,經濟發展的‘硬通貨’,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角色。”

此外,在商敬國看來,人壽保險從“保死”到“保病”轉型是一場質變的變革,作爲人壽保險業保障類業務的高階版,健康保障需求將貫穿於整個生命週期,隨着經濟發展收入水平提升產生更大更高的有效需求,成爲未來提升民生保障品質的主力軍。

同時,他也指出,由於不同經濟體不同的社會保障制度安排,健康保障的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長期存在不匹配,這也是未來潛在巨大的機遇,而健康保險業務的高門檻高水平競爭也將倒逼相關行業更加專業化分工合作、跨行業合作。

“人壽保險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一部分,也提升了民生水平。”商敬國最後強調,人壽保險業的內在機理是通過行業自身的發展來推動責任擔當,“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通過實實在在的行業發展來實現更廣泛的保障承諾,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以及對未來發展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