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視協短視頻大賽頒獎,激發創作者創新活力

8月8日,“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第五屆短視頻大賽暨第三屆大學生短視頻大賽”頒獎儀式在上海文藝會堂舉辦。

第五屆短視頻大賽開場視頻。(03:22)

爲充分發揮短視頻的傳播優勢,持續推動優秀短視頻內容創作,在順利舉辦四屆短視頻大賽的基礎上,上海視協於今年3月啓動了第五屆“短視頻大賽暨第三屆大學生短視頻大賽”。本屆大賽分社會和高校兩個競賽單元,面向全國徵集作品。

大賽以“美麗中國”爲主題,分爲“大地敘事”和“華誕頌歌”兩個版塊。其中“大地敘事”版塊旨在促進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倡導通過貼近日常的故事敘述傳達中華文化,使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華誕頌歌”版塊圍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旨在通過參賽者獨特的視角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來繁榮發展、文明和諧、奮鬥進取、開放包容的形象。

大賽自3月正式啓動,歷經三個月的徵集,吸引了北京、山東、廣東等22個省市40餘家國內影視製作機構、短視頻創作愛好者,還有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同濟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山西傳媒學院等143所高校學生的熱情參與。共收到參賽作品3696部,其中社會競賽單元3160部,高校競賽單元536部。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涵蓋了生活記錄、藝術創作、社會熱點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了當代創作者的獨特視角和創新精神。由業內專家、影視製作機構資深從業者、高校教授等組成的評委會圍繞入圍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和創新性進行了反覆評議,最終產生67個獎項。

其中,社會競賽單元評選出“最佳作品獎”6部,“優秀作品獎”8部,“好作品獎”10部,入圍作品16部;高校競賽單元評選出“十佳作品獎”10部,入圍作品10部。另外大賽還評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視覺獎、最佳製作獎和最佳系列獎各1部,優秀傳播獎3部。主辦方還根據參賽組織情況爲8家單位頒發了優秀組織獎。

獲獎者合影

評委們認爲,今年的參評作品題材多樣、類型多元、風格突出、視角新穎,作者更加關注社會議題與文化傳承,尤其是高校學生作品所展現的創意趨勢、技術革新以及文化價值,反映出青年學子的社會責任感。獲獎作品中,有的以獨特視角展現非遺文化之韻味,有的借恢弘畫面展示大地風光之壯美,有的憑細膩鏡頭反映繁榮發展之盛景……這些短視頻作品,既有對祖國傾注於心的愛,也有闡釋新時代中國披荊斬棘的發展故事,還有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參賽者們用細膩的鏡頭語言記錄大美中國的萬千景象,通過小人物的普通生活反映新時代的發展成就。

榮獲十佳作品的《如果錦鯉也衝浪》,其創作靈感來自央視的《如果國寶會說話》系列。主創代表、上海政法學院學生王碩昱說,“一開始在選題階段,我們跟老師討論的時候就在想,現在的紀錄片有各種各樣新穎的紀錄片,那麼我們的紀錄片能不能通過什麼方式,讓它更加有趣呢?我們老師說你們拍魚的話,爲什麼不能從魚的視角做這個紀錄片呢?”

通過這個方向剪輯的時候,團隊想用第一人稱讓魚自我介紹,但是結果發現這樣做,不僅效果不好,又導致片子太過主觀,失去了紀錄片的客觀真實性。

“後來我們上創作課的時候,老師講到了央視的《如果國寶會說話》系列紀錄片,我本身也很喜歡這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他們通過‘短小精悍’的介紹,用迎合時代別樣創新的方式,介紹了一個個文物國寶,我們的紀錄片也正是以此爲靈感,想用小而精的方式跟大家分享,原來錦鯉有這樣的故事,原來紀錄片也可以這樣做。”王碩昱說。

榮獲好作品獎的作品《格子裡遇見非遺》,在衆多作品中顯得很特別,這部作品拍攝的是大牆內的服刑人員學習非遺技藝,傳承非遺這一特別的主題。

主創團隊代表安陳亮上臺表示,“當初拍這部短視頻,主要是爲了讓社會公衆能更深層次地瞭解我們監獄管理背後的執法理念和罪犯的改造成果。從紀錄片裡,大家不但能看到對罪犯個人價值的重塑,更是對我們法治精神細節處的體現,這是非常清晰的。對他們的改變有哪些呢?在引入這個非遺的矯治項目的過程中,罪犯在創作當中,是通過了解和研習中國傳統文化,得以回望自己改造和服刑的經歷,深刻做到認罪、悔罪,從而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種下守正向善的種子,這是我們改造理念新的方向和新的探索。”

獲得最佳優秀傳播獎《禮查飯店——影戲之滬上初見》的代表上海師範大學學生蘇一心在談到爲什麼會選擇這個主題時表示,“首先是禮查飯店在外灘,我認爲,它是外灘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標誌性建築,而且它旁邊的外白渡橋、外灘,都是很多人會打卡的地方。第二點,我是一名戲劇影視編導專業的研究生,我本身就對電影比較感興趣,在請教我們的導師龔豔教授和上海音像資料館的龔偉強老師後,我們也知道了,禮查飯店有着許多完全不一樣的身份,比如周恩來總理曾經在此避難;它是許多電影的取景地;同時,它也是上海一個證券交易所……我也認爲,禮查飯店這些不同的身份,很適合短視頻的傳播,應該很受年輕人的喜歡。”

談及爲什麼選擇上海話,蘇一心說:“我們拍這個短視頻最重要的就是上海味,如何讓上海味發揮得最好,這也是我們片子成功的關鍵,地方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載體,我認爲,我們在這部片子裡面使用上海話,可能會更多吸引到不一樣的觀衆,可能會更多照顧不同年齡觀衆的需求。我們也希望可以藉此片子,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喜歡並且熱愛滬語和上海的電影文化。”

在頒獎儀式上,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谷好好,上海視協主席王建軍,上海視協副主席宋炯明、王磊卿、陳樑、曹可凡、何婕、樑珺霞,上海市作協副主席楊揚,上海市評協副主席厲震林等領導和嘉賓爲獲獎者頒獎。

王建軍代表上海視協致辭,她祝賀大賽的獲獎者,並表示上海視協將圍繞全面打造文化自信自強的上海樣本、全力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持續深耕短視頻大賽這項品牌活動,把“做人的工作”這一根本職責與“創作生產優秀作品”這一中心環節貫通起來,引導短視頻創作者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

爲推動短視頻創新發展,綻放新光彩,主辦方在頒獎儀式現場舉辦了專題論壇,以如何通過短視頻展現“美麗中國”爲主題,立足新時代下短視頻領域的新現象、新發展、新課題,邀請專家和本屆大賽的獲獎代表共同探討短視頻領域的創新發展與未來趨勢,如何利用高質量短視頻促進文化傳播、展現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評選工作結束後,上海視協邀請了一批在業內享有盛譽的文藝評論家對獲獎作品進行了文藝評論,在新聞媒體上發表了十餘篇評論文章,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專家們透過獲獎作品深刻分析短視頻創作與社會關切的融合點,敏銳剖析優秀作品的精髓和閃光點,在兼顧廣大用戶觀感需求的同時,堅守文化品質和主流價值底線,給短視頻愛好者以創作啓示,同時給受衆健康、正確的精神導向。這些宣傳舉措充分發揮了大賽的帶動效應和集聚功能,引導短視頻創作者謳歌奮鬥生活,刻畫最美人物,講好中國故事。

爲進一步發揮文藝和志願服務優勢,主辦方在大賽舉辦期間舉辦了九場短視頻創作公益講座,邀請具有豐富影視創作經驗及深厚學術造詣的業內專家,走進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等高校以及土山灣博物館、浦東新區南碼頭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松江區上藝書咖、靜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等公共場所,通過典型案例剖析、優秀作品賞析、實戰經驗分享等方式,幫助短視頻創作愛好者進一步拓展專業知識,提高短視頻創作能力。講座現場互動熱烈,參與觀衆逾2000人,涵蓋黨政機關幹部、高校學生、社區居民等多領域短視頻愛好者。“上海文聯”“文明靜安”“浦東社區教育”等微信公衆號以及相關高校的新媒體平臺紛紛報道講座活動,取得了參與度高、覆蓋面廣、報名踊躍、反饋良好的活動成效。

後續,上海視協將聯合東方衛視、看看新聞、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上海文廣國際傳播中心ShanghaiEye網站、東方明珠移動電視、百視通、嗶哩嗶哩、愛奇藝等媒體平臺上廣泛宣傳、展播獲獎作品,並推薦優秀作品代表上海蔘加“亞洲微電影節”等更高層面的賽事。通過本屆大賽,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將進一步加強短視頻創作力量人才的凝聚與培養,引導短視頻創作者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不斷創作出、傳播好越來越多反映時代風貌,講好中國故事的短視頻作品,以實際行動打造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的上海樣本,展示中華燦爛文明蘊含的價值觀和精神力量,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上海電視藝術家協會、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主辦,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視中心、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上海廣播電視臺藝術人文發展基金會、愛奇藝、上海都市樂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百視通網絡電視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東方明珠移動電視有限公司、上海市網絡視聽行業協會、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旅遊時報社、上海市國際展覽(集團)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