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錦繡坊欄杆穿「七彩毛衣」 毛晚:編織緩解產後抑鬱

▲90後年輕媽媽爲錦延路錦繡坊的欄杆穿上毛衣。(圖/翻攝自微博)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上海的90後媽媽毛晚2018年9月到2019年3月在錦延路錦繡坊的街頭進行編織活動,緩解產後抑鬱的同時,也替錦繡坊的欄杆添上新毛衣。毛晚說明,「做彩虹護欄大家帶來了美的享受,覺得這件事特別有意義。我想如果有條件,希望這樣的活動每年都能做一次。」

毛晚2015年產子後,因剖腹產哺乳遭咬傷等事情,逐漸得了產後抑鬱症,「在生孩子織前,自己的性格是比較『二』的,生活中也是大大咧咧不拘小節。」

對於當時的毛晚來說,「產後抑鬱」這四個字非常陌生與遙遠,印象僅停留在「聽說過這個名詞」的程度,「小時候我生活在農村,村裡一個大嬸在生完孩子沒多久就跳河死了,現在回想起來,那應該就是抑鬱症吧。」

▼毛晚還會在編織品上寫一些鼓勵的話。(圖/翻攝自微博)

毛晚提到,她是十分開朗的人,原先完全不認爲自己會與抑鬱症「做朋友」,但生產的過程與產後的痛苦卻超出她的預料,「一開始是羊水不足,由順產剖宮產,術後的痛苦無法言喻,躺在病牀上動彈不得,傷口疼、宮縮也疼。」

毛晚說,她在生產以前的職業是主持人,時常穿着得體、面帶微笑,且工作之餘常與朋友小聚閒逛;豈料這些在生產後全亂了,「看着肚子上的妊娠紋與贅肉、愈來愈深的黑眼圈,還有一個不知道甚麼時候才能長大寶寶,好像控制不住一切了。」

毛晚回憶道,生產後不僅失去原有工作,連帶交際圈也消失了,自己成了一個「全職家庭主婦」,百無聊賴之際,才又拾起從前的興趣,「我除了孩子感覺生活沒有重心了,這時候我就又把之前的愛好拾起來,拿鉤針給孩子鉤玩具衣服。」

▼除了街頭,毛晚也會替門市換上「新門面」。(圖/翻攝自微博)

毛晚坦言,在那些絕望的日子裡,賦予她希望的不是孩子,而是手中的鉤針與毛線,「用毛線給孩子做玩具、給自己做衣服,讓我覺得手裡拿着鉤針就好像多了層安全感。」毛晚將作品發到朋友圈後,漸漸有人向她「訂購產品」;隨着人數增加,她索性錄製教學影片上傳到網路,後來就成爲衆人口中的「貓貓老師」。

毛晚提到,還有許多媽媽像她一樣,正受到「產後抑鬱」的困擾,「沒有多少人重視,很多寶媽在自己的痛苦與別人的不理解中艱難度日,個別走向極端,這太悲劇了,所以我也希望編織能夠幫助更多的寶媽走出抑鬱的陰影。」

在「爲欄杆織毛衣」的實際行動上,毛晚表示,中間遭遇到許多挫折,「最開始,我想在家門口公交月臺做創意。但是公交站太分散了,還是室外人流量大很難保存。後來,想跟商場合作,給商場裡的樓梯做毛衣,但是商場覺得這很麻煩。」

▼毛晚手做可愛冰淇淋。(圖/翻攝自微博)

「直到遇見錦繡坊後,這個創意才得以實踐。」毛晚說,錦繡坊想做一些裝飾設計,讓街道看起來更加溫馨,與她的想法不謀而合,便透過「編織關愛抑鬱」的主題,去實踐這個計劃。

毛晚提到,雖然她有許多先前編織的「庫存」,但對於整條街的欄杆而言,實在是九牛一毛。因此,毛晚決定,開辦毛線編織課程,「爲了這次活動,我們辦了線下交流課,參加學習的,有情侶也有單身狗、有家庭,也有組團閨密。希望在上海這個快節奏的城市裡編織手工,能讓大家的心安靜下來。」

毛晚說明,之所以替欄杆以「彩虹」的方式穿上毛衣,是由於「彩虹」帶有溫暖的感覺,「彩虹就像陽光一樣,照進人們心裡,驅散霧霾,給人希望。」而欄杆上各式各樣的玩偶,毛晚笑稱,是爲了「喚醒童心」,帶給人們「憨態可掬的形象」。

▼可愛的娃娃搭配彩虹欄杆,掃清內心的抑鬱。(圖/翻攝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