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安康市百家姓排名(前100名),看看你姓氏是從哪裡遷來的?

安康市百家姓導讀:

安康市地處陝西東南部位置,境內常住人口約有247.14萬人(2022年)。

安康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安康的移民。從秦楚戰爭、南北朝戰亂,再到宋金交戰。境內人口幾度大起大落。元末、明末戰亂以後,境內人口十分稀少。

自清初,清政府實行招募墾荒政策後,有大量的外省難民進入境內開墾。人口逐漸增加,有“十戶人家,有九戶是客民”的說法。

安康市人口較多的姓氏有:王氏、陳氏、李氏、張氏、劉氏、楊氏、吳氏、胡氏、黃氏等。

歷史上安康移民人口

安康早就20萬年以前,就有古人類活動了。

1990年,考古人員漢濱區關廟鎮境內發現有古人類遺址,研究表明這是舊石器時代的遺存。

01西漢至元朝時期

西漢時期,漢中郡9縣約有22.5萬人。

東漢末年,爆發戰亂,災荒,疫病等,境內有人大量減少。

西晉太康元年(280),魏興郡5縣人口約有5萬人。

隋唐時期,經濟復甦,人口有所增加。隋大業五年(609),西城六縣人口約有7.1萬。

唐朝末年,境內戰亂不斷,人口有所減少。

北宋初期,社會穩定,經濟恢復,人口有所增加。宋崇寧年年間,金州5縣人口約有6.5萬人。

南宋時期,金軍和宋軍爭奪南康,持續戰亂,境內人口有所減少。

元朝時期,農民起義不斷,境內遭戰亂後“積骸成丘”,人煙稀少。

據地方史料記載,“元朝兵亂後,境內地廣人稀,後廢除西城縣,把金州降級爲散州”。

02明清時期

明正統年間,有不少災民進入境內,多來自四川、湖北等地。境內人口有所增加。

明末清初,境內自然災害嚴重,多年戰亂,百姓外逃,土地荒蕪,人口大量減少。

清順治年間至嘉慶年間,清王朝實行鼓勵招墾政策,有大量外省流民陸續進入安康開荒墾地。

清乾隆年間,有不少來自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地的難民移民境內開墾。

加之,清康熙年間,中央王朝實行“多生子女,永不加賦稅”的政策,境內人口急劇上升。

清嘉慶九年,安康縣約有20.35萬人。

03民國至解放後

1923年,安康縣約有34.1萬人。

1929年,陝西災荒嚴重,省內不少人難民南遷安康境內。

1935年,安康縣約有41.7萬人。

民國中後期,由於戰亂,災荒,疾病等影響,造成不少人死亡,有的外出避難。境內人口有所減少。

1945年,安康縣約有23.1萬人。

解放後,社會經濟恢復,人民生活醫療水平提高,自然人口增長率逐漸上升。

1978年,安康水電站修建,涉及移民人數達5.6萬人。部分移民被安置在湖北隨州、鄂州、黃岡等地。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安康地區常住人口約有249.3萬人。

安康地區民族人口

安康地區是一個多民族的地方。境內有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土家族、壯族等多個民族。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境內漢族人口約有280.2萬人,在總人口中佔比99.19%。

各少數民族人口約有2.8萬人,總人口中佔比0.81%。

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

回族約有2.2萬人。滿族有280多人。蒙古族有70多人。土家族有40多人。壯族有32人等。

安康市百家姓代表人物

安康自古以來,教育興旺,重視人才培養。僅明代境內有9人考中進士,88人考中舉人。還有460人考取貢生。

歷史上有孟俊岐、王遜、何妥、王希舜、錢鼎、黃寬、葉世倬、印光、懷讓、張鵬飛、陳德勝、李遷哲、溫予巽、許發禮、甘棠、劉二虎、魯秦俠、鄭克鬥、嚴漢卿等。

還有錫光、廖乾五、毛楚雄、洪九疇、羅少偉、于振瀛、桂超亞、吳祖貽、高慶雲、凌成佑、蔡平、姚宜民、翁同翔、龐齊、鄭福、彭淦、沈伊默、楊棄、董詔、婁學政、馮成秀等多位名人。

附:安康市百家姓排名

麻煩將本文點贊轉發給更多人,讓大家都來了解下安康市姓氏文化。點擊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