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美韶關不只丹霞山、南華寺

廣東大峽谷景區。

丹霞山。南方日報記者 肖雄 南都記者 徐傑 陳燦榮 攝

風度書房始興圍樓分館。

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

今年新開業的丹霞印象·蜜蜂民宿。

南華寺。

五一遊韶關,“品茶摘果森呼吸”,優惠多多享不停,碼上看攻略。

近日,新編歷史題材粵劇《張九齡》首次回到“九齡故里”韶關,引發了全網關注。這座古稱“韶州”的文旅之城,因舜帝南巡奏“韶樂”得名,因張九齡揚名,因六祖惠能馳名。蘇軾入宿一夜便稱“此方定是神仙宅”的韶關,這座粵港澳大灣區的“後花園”“康養地”“體驗場”,歷史人文底蘊深厚,有諸多鮮爲人知的精彩之所。初夏時節,在品茶摘果正當時的“五一”假期來臨之際,南都記者專訪韶關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黃宣劍,重新發現善美韶關,聽最新一曲文旅“韶樂”。

韶關有茶,陸羽曾點贊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是大家關於韶關的基本印象。而實際上,韶關的茶色也濃。韶關茶文化已歷經千年,曾得到“茶聖”陸羽的親筆點贊認證,他在《茶經》中寫道:“嶺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到民國時期,韶關著名的茶已有樂昌沿溪山白毛茶、仁化白毛尖、乳源紅茶、羅坑紅茶、南華茶、黃坑茶、始興紅娘茶、清水茶等。

近年來,韶關大力發展茶葉種植,以紅茶、綠茶爲主,六大茶類均有生產,仁化紅山、曲江羅坑分別獲評廣東省十大茶鄉。

韶關有“一堂紅課”

2024年,韶關正積極打造“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等革命主題遊徑示範段,開展“一堂紅課”系列活動。

衆所周知,韶關紅色資源豐富,且近年來在保護利用方面有諸多值得借鑑的做法,如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2019年6月“三師”志願者在韶關樂昌坪石一帶發現抗戰時期國立中山大學等學校辦學的歷史遺址遺蹟,隨後啓動了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的考古發掘、歷史研究、遺址遺蹟和歷史場景修復、珍貴史料的收集和展示等一系列研究和活化利用工作。

至今,韶關樂昌坪石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已發掘保護了天文臺舊址、廣同會館等120多處歷史遺址,完成了坪石老街國立中山大學校本部紀念園等5大紀念地的建設以及亞南書舍、《資本論》陳列館等22個項目建設並對外開放,成爲了粵港澳各界緬懷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精神的首選地,接待來自包括粵港澳及國際遊客在內的研學者超30萬人次,推動當地文旅融合發展,增進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文化認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韶關正打造“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樣板,如仁化縣城口鎮圍繞“紅色+綠色+古村”的發展定位,謀劃3條產業項目帶。“紅色”產業帶方面,將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東段)城口片區建設,引進企業開發運營3個紅色智慧文旅體驗項目,計劃總投資4.1億元。“綠色”產業帶方面,謀劃了5000畝“金砂茶園”生態茶產業、3萬畝全竹體驗文旅項目,推進丹霞豐源溫泉度假村二期項目。“古色”產業帶方面,以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恩村古村爲核心,挖掘“古色”產業發展潛力。

韶關有“戶外運動天堂”

3月,由韶關市人民政府主辦的“農行杯”第十七屆穿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賽(春季)在丹霞山南門鳴笛開賽,來自廣東、江西、湖南、廣西、四川、浙江、貴州等省內外,和港澳臺近3萬名徒步愛好者共同開啓徒步之旅。

丹霞山徒步賽創辦於2008年,是廣東十大國內品牌賽事和廣東省體育產業示範項目,在省內外享譽盛名,已成爲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外徒步愛好者每年翹首以盼的大型羣衆性體育賽事。本次賽事在往年線路基礎上進行了優化,賽道沿途設置了多個補給點和醫療救助點,精心打造了一批有趣的“打卡點”,讓參賽選手們盡情拍照留念,刷爆“朋友圈”。

南都記者瞭解到,韶關市正培育發展體育經濟,今年還將舉辦環丹霞山自行車賽、丹霞山馬拉松賽、韶關龍舟賽等系列體育賽事,打造汽車越野、定向運動等休閒體育,打響“戶外運動天堂”品牌。支持縣域打造差異化品牌賽事,武江區重點打造無動力水上運動賽事品牌,新豐縣重點打造越野賽事品牌,乳源瑤族自治縣重點打造鐵人三項賽事品牌。

韶關有戲

2024年開年,新編歷史題材粵劇《張九齡》“回家”韶關,掀起了聚焦韶關“有戲”的熱潮。

據悉,圍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等時代主題以及“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韶關今年還將打磨和推出大型採茶調音樂劇《春暖花開》、粵北採茶小戲《萬人傘》等一批舞臺作品,扶持羣衆文藝團隊創作一批基層文藝作品。組建文藝“輕騎兵”隊伍,開展一系列專業文藝院團進景區演出活動。舉辦韶關市羣衆藝術花會、“韶關有戲——家門口的小劇場”、“四季村晚”等羣衆文化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被列入國家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的“粵北採茶戲”是全國唯一由茶文化發展而來的獨立劇種,其舞蹈模仿茶農採茶、製茶的動作和形態,戲曲內容則主要是山水風光、勞作活動和感情生活。

韶關處處“有戲”,來自歷史、地理的皺褶裡都透出奇妙的人文氛圍,比如隱秘的丹霞山上的細美寨、巴寨、將軍寨等,還有南華寺、雲門寺、東華禪寺、錦石巖寺和別傳寺等精妙傳說。

韶關有“風采”

歷史上在韶關市湞江區有“三風古樓”,分別是紀念唐代名相“嶺南第一人”張九齡的風度樓、紀念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侯安都的風烈樓,以及紀念北宋名臣餘靖的風采樓。

至今,韶關只剩“風采樓”,其西望武水,東臨湞江。如今的風采樓爲四柱支撐的正方形樓閣式建築,樓體重檐碧瓦,頂爲三重飛檐翹角,正中有華飾小圓頂。樓底呈圓拱形,橫跨通衢。門樓“風采樓”三字匾額,爲明代著名理學家、書法家陳白沙用茅龍筆所寫,是明代遺留下的真跡匾刻。

作爲韶關市地標建築,“風采樓”是遊客“打卡”致敬餘靖的必遊項目。當前“風采樓”的三樓設有餘靖生平事蹟展館,樓內存有石碑《風采樓前後記》,石碑中的“前記”爲陳白沙撰寫。最後一次重建時,清末學者朱汝珍重書“前記”並作“後記”。

對話

專訪韶關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黃宣劍:

推動韶關旅遊業由傳統的“觀光式”旅遊向“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旅遊轉變

“風度書房”繪就文化惠民新畫卷

南都:韶關的人文底蘊深厚,在高質量發展推動下,如何做到文化賦能,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出新出彩?

黃宣劍:公共文化服務惠民生、系民意,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韶關市緊緊抓住廣東省委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重大契機,不斷鞏固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便民服務網絡,風度書院正式開館,市文化館、市粵北採茶戲保護傳承中心完成了維修改造,仁化縣圖書館建成開放,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裝修和布展項目、翁源縣創客藝術交流中心、新豐縣圖書館正在加快推進,我市公共文化服務評價結果連續4年排粵東西北地區前列。同時,積極創新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模式,着力拓展延伸文化惠民陣地,打造了以“風度書房”爲代表、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人文品質的公共文化新空間,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煥發新彩。目前,全市已建成95間風度書房,其中市區33間、縣城27間、鄉鎮34間、村級1間,短短几年間,風度書房品牌從市轄區逐步拓展延伸到縣(市)、鎮(街道)、村(社區)、廠礦、公園、景區,實現了全域覆蓋和中心鎮全覆蓋,其中始興縣實現了鄉鎮全覆蓋,累計接待讀者近900萬人次,借閱圖書225.7萬冊次。

我們將風度書房科學布點在相對偏遠的住宅小區或文化設施較爲匱乏的區域,讓羣衆與閱讀變得“零距離”。不斷探索實施“政企共建”“企業援建”“個人捐建”等模式,有效盤活閒置資產資源,擴大社會參與面。目前,全市有8間風度書房建設場所由企業免費提供,1間由個人免費提供;通過政府獎補的形式發動8家旅遊飯店按照風度書房建設標準,在旅遊飯店內嵌入建設了8間“風度書吧”,有效激發了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今年,韶關將紮實推進“百千萬工程”,聚力打造鎮村兩級文化新空間,引導市、縣文化館、公共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新空間資源整合、互聯互通。推動風度書房向基層延伸,重點建設湞江區犁市鎮、樂昌市北鄉鎮、仁化縣城口鎮風度書房,力爭今年實現風度書房典型鎮(第一批)全覆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增效達標率達到80%。

用好文化“傳家寶”

南都:韶關市的文物寶貝衆多,如何讓老祖宗留下來的“傳家寶”煥發生機活力?

黃宣劍:韶關有着2000多年的城建史,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廣東省的文物大市。2023年,韶關作爲全省唯一的紅色標語類革命文物專項調查試點單位,共採集登錄了123處、486條單體紅色標語文物信息,數量居廣東省首位,舉辦了“紅土號角——韶關市紅色標語展”,集中展示調查成果。

接下來,我們將全面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調集專業力量進行全覆蓋普查,力爭今年完成實地調查總任務的60%,守護好韶關的“根”和“魂”。同時,依託韶關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講好韶關歷史故事,發掘特色文化IP,提升文旅新體驗。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遊,以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東段)爲契機,依託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梅關古道、犁市當鋪等資源,點面結合,高水平推進紅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快推動城口紅色小鎮、雙峰寨和紅圍等紅色景區聯動升級。創新發展文化遺產+旅遊,盤活用好各類文化遺產,聚焦馬壩人遺址和石峽文化遺址、姓氏文化珠璣古巷、古驛道文化梅關古道、禪宗文化南華寺、客家文化滿堂客家大圍等,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提煉歷史傳說、民間故事、詩詞歌賦等,打造一批歷史文化遊徑和文旅融合產品。依託各級各類非遺項目,以及“馬壩人”“九齡文化”等本土IP品牌,培育一批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非遺體驗點。

走出民宿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路

南都:韶關市的鄉村民宿成績斐然,請問如何吸引到民宿集羣落地韶關助力鄉村振興?

黃宣劍:近年來,我市各地大力推動民宿行業與鄉村旅遊、科普研學、農耕體驗、文化創意等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政府+民宿+文創農創+美麗鄉村生活圈”發展模式,示範帶動當地村民創業就業,走出了一條以民宿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之路。

2010年,丹霞山開設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客棧民宿,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丹霞山景區周邊已建成了170多家以自然生態、禪文化、音樂休閒、圖書閱覽等爲主題的特色民宿,形成了瑤塘新村民宿集羣,該集羣是廣東六大特色民宿羣之一。此外,該村也獲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據測算,該村民宿的年平均租金3萬元以上,90%以上的村民實現了當地就業。“五一”、國慶、春節等節假日期間,丹霞山周邊的瑤塘新村、斷石村、青湖塘村、夏富村的民宿客棧一房難求。

我們早於2016年制定了全省首個星級民宿標準《韶關市星級鄉村旅遊民宿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近年來出臺了《韶關市民宿管理暫行辦法》《韶關市民宿發展扶持辦法》,明確了開辦民宿的資質條件,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對民宿評星、限額以上民宿企業擴建、改造項目實行獎補,累計發放獎補資金1155萬元。目前,丹霞印象藝術家民宿、禪意客棧被評爲國家乙級民宿(全省3家),6家民宿被評爲首批廣東省驛道鄉村酒店,全市共評定市級鄉村旅遊星級民宿116家(五星級4家、四星級27家、三星級85家),樹立了民宿發展的“樣板”。

推動“旅遊+”多業態融合發展

南都:今年將如何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何提高“善美韶關”影響力?

黃宣劍:韶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旅產業發展,堅持把文旅產業作爲我市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去年先後舉辦了韶關市文化旅遊大健康和農業產業專場對接會、韶關市文旅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招商大會、韶關市制造業及文旅產業招商推介會(香港)等一系列招商推介活動。2023年,全市文化旅遊產業鏈簽訂意向協議金額410.73億元;文化旅遊產業鏈簽約項目144個、總投資額104.36億元;簽約並動工項目129個,總投資額89.53億元,爲全市文旅產業發展儲備了一批優質項目。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文旅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創新宣傳營銷方式,探索各類跨界元素與旅遊發生“化學反應”,推動我市旅遊業由傳統的“觀光式”旅遊向“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旅遊轉變。

首先是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活化利用好紅色資源,大力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東段)韶關片區建設,加快長征文化數字化體驗基地、雪梅祖祠修繕工程、南昌起義部隊革命活動舊址(犁市當鋪)展示中心等項目建設,積極打造“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革命主題遊徑示範段。擦亮“華南研學”品牌,推進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推動市場化運營,努力打造成爲粵港澳大灣區研學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入挖掘禪宗文化,依託曹溪文化小鎮(含南華寺)、雲門山景區(含雲門寺)、東華山風景區(含東華寺),培育壯大祈福文化遊市場。積極開發非遺遊,大力推動非遺工坊建設,開展非遺進景區、非遺購物節等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景區文化內涵。其次是推動“農業+旅遊”融合發展。結合“百千萬工程”,利用特色農業、古鎮古村古驛道及“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等資源,打造一批文化和旅遊特色村、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示範點,推出一批精品鄉村旅遊線路。再次是推動“康養+旅遊”融合發展。利用國家森林公園、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區、水利風景區等生態資源,不斷豐富旅遊要素內容,新增一批森林康養基地、南粵森林人家。打響韶關溫泉旅遊品牌,推進翁源龍泰翁山源溫泉度假村、翁源嘉華美泉谷溫泉度假村、始興心泉谷溫泉旅遊度假村等項目建設,提升改造麴江湯溪溫泉、乳源麗宮溫泉、新豐江源溫泉旅遊度假山莊等旅遊設施。還有推動“體育+旅遊”融合發展。重點發展徒步、馬拉松、自行車、越野、無動力水上運動等時尚健身休閒項目,辦好穿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賽、丹霞山馬拉松賽、環丹霞山自行車賽等戶外體育賽事活動,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體育旅遊品牌賽事,積極創建中國“戶外運動之鄉”。

還要推動“新媒體+旅遊”融合發展。加強與新媒體平臺合作,用好“韶關文旅”抖音號、視頻號、小紅書號等新媒體平臺,加大短視頻引流力度,積極培育“百名文旅達人”,產出“千條文旅視頻”,實現“萬級網絡流量”。完善“享遊韶關”小程序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在線旅遊服務、廣域市場覆蓋、精準數據抵達,爲遊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旅遊服務,促進文旅數字化轉型。

專題採寫:南都記者 肖陽

通訊員:劉晟 樑傑靈

圖片由韶關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