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療 有望讓腫瘤完全消失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右)表示,「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術前接受化療合併免疫治療,可提高腫瘤完全消失的比率超過6成,術後接續免疫輔助治療,有助降低4成復發風險。(林周義攝)

華語歌手朱俐靜日前因乳癌辭世,享年40歲,美妙歌聲成絕響。國內研究發現,臺灣乳癌2大好發年齡爲40~44歲、60~64歲,不乏未達公費乳房篩檢年齡的年輕女性。醫師呼籲女性及早診斷、治療,即使是三陰性乳癌,也有機會力拚痊癒。

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每年新增約1.5萬名個案,平均每36分鐘有1人罹患乳癌。在所有乳癌類型中,三陰性乳癌佔比約10~15%,復發機率比其他類型高。其中的「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是指腫瘤介於1~2公分合並腋下淋巴轉移,或腫瘤大於2公分,無論淋巴是否轉移的三陰性乳癌。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表示,「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傳統上是先做化療再手術,不過術前化療的腫瘤完全消失比例僅3成左右,且5年無復發機率僅7成、5年存活率僅7成5,距離其他類型早期乳癌的9成以上,尚有努力空間。幸運的是,國際研究已發現,這類病友術前接受化療合併免疫治療,可提高腫瘤完全消失的比率超過6成,術後接續免疫輔助治療,有助降低4成復發風險。

以年約30歲的房仲張小姐爲例,2年前感覺右側乳房「刺刺的」,就醫發現2.9公分腫瘤合併多顆腋下淋巴結轉移,確診「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在長庚醫院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鼓勵下,先接受化療合併免疫藥物治療,接續局部切除手術、輔助療法,目前病況穩定,打破三陰性乳癌預後差的謠言。

陳訓徹強調,相較於其他類型乳癌,「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接受先期性治療,更需追求腫瘤完全消失,一旦達成目標,即有助降低復發風險,延長存活期。林口長庚臨牀351位病友的統計顯示,這類病友在接受化療合併免疫的先期性治療後,63%達到腫瘤完全消失目標,是傳統小紅莓類與紫杉醇化療組合的4.4倍。

另陳訓徹也指出,一些三陰性乳癌患者在45歲之前就確診,相對年輕,但政府目前僅針對40~45歲有乳癌家族病史、45~70歲女性予以定期乳房X光攝影檢查,呼籲年輕女性主動養成定期做乳房檢查的習慣,以利早期發現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