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175米蓄水繼續推進 鄱陽湖、洞庭湖水位止跌回升

三峽庫區175米蓄水繼續推進,鄱陽湖、洞庭湖水位止跌回升。圖爲9月18日江西九江星子水文監測站附近鄱陽湖水位持續回升。(視覺中國)

澎湃新聞11日報導,今年7月以來,長江流域降水量僅219.8毫米,較30年均值減少43%,爲1961年來歷史同期最少。三峽庫區175米蓄水正繼續推進,受三峽水庫補水影響,微信公衆號「涪陵發佈」消息,截至9日上午,長江涪陵段水位突破156米,上漲10米左右。隨着新一輪蓄水的推進,水位的不斷上漲,江面逐漸變寬,大量礁石重新沒入水中。

另在10日上午8時,鄱陽湖星子站水位爲7.49米,較9日上漲0.26米。據水文部門預測,鄱陽湖星子站水位將於10月中旬漲至7.9米左右。

據光明網消息,位於宜昌市秭歸縣茅坪三峽大壩壩前水位9日已漲至156.63米,入庫流量12600立方米每秒,出庫流量11400立方米每秒,預計將於今年10月底或11月初達到175米蓄水目標。

自2008年啓動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三峽水庫已經持續開展175米試驗性蓄水14次。今年9月10日,水利部批覆《三峽水庫2022年蓄水計劃》,正式啓動三峽水庫第15次蓄水。

《湖北日報》10月1日報導,宜昌巴東海事處無源洞海巡執法大隊副隊長陳道宇說,「因爲極枯水形勢和中下游用水需求,此次能否蓄水到175米,可能還要根據庫區實際入庫流量,以及中下游實際用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來綜合考量。7月以來,長江流域降水量僅219.8毫米,較30年均值減少43%,爲1961年來歷史同期最少。

近日,三峽水庫開啓的新一輪向下遊補水緩解了兩湖枯水形勢。

據紅網報導,10月3日以來,三峽水庫開啓了新一輪向下遊補水模式,下泄流量由7000立方米每秒加大到12000立方米每秒,10月4日至9日,洞庭湖區迎來大幅降溫並伴隨小雨,平均降雨16.4毫米。受其影響,湖區各河湖水位止跌回漲,9日上午8時,城陵磯水位上漲至21.44米,漲幅達2.09米,三口河系及四水尾閭等外河水位也同步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