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病患需截肢 臺灣周邊血管學會今成立盼救更多人

臺灣周邊血管學會今成立,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擔任首屆理事長。(臺灣周邊血管學會提供)

國內周邊血管疾病長期受忽視,據統計,有三成病人診斷時已太晚,面臨截肢命運。臺灣周邊血管學會今成立,期盼能借此培養血管超音波專業檢查人員,幫助民衆得到及即時診斷治療,遠離截肢命運。

學會發起人與首任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表示,臺灣周邊血管學會是國內第一家以周邊血管相關的醫學知識和研究宗旨成立的學術組織,未來除了以促進周邊血管臨牀實務發展和提升國內專業水平爲目標,也將引進亞洲領先和世界級的心血管介入治療技術與知識。

徐中和指出,周邊血管疾病長期被國內醫界忽視,急性動脈阻塞的臨牀數據顯示,送來診斷正確與治療時已經太晚,有三成面臨被截肢的命運,還有三成死亡率,其中急性動脈阻塞的病人中,有七成是心房顫動的病人。

這些病人會有像是下肢麻痛、 冰冷或無力等症狀,求診數科醫師都沒想到是急性下肢動脈阻塞,最後延遲診斷而走上不幸被截肢的命運。徐中和說,在慢性動脈阻塞的部分,典型例子像是不少病人下肢傷口久久無法癒合,看了很多醫師,結果都沒發現是下肢動脈阻塞造成傷口不易癒合。

在臺灣周邊血管學會成立以後,徐中和表示要投入資源在血管超音波專業檢查人員培訓及教育栽培上,以及與日本週邊血管治療學術組織(JET)交流臨牀經驗與數據,共同朝制訂適合亞洲人治療的周邊血管治療指引。

國內醫界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療及研究權威、前臺大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指出,國人對糖分的代謝能力較差,這是臺灣糖尿病盛行的原因之一,建議糖尿病人在每年例行追蹤增加上下肢血壓比「踝肱血壓比值」(Ankle-Brachial Index ABI),檢查自己下肢動脈健康狀況,維護周邊血管健康。

徐中和表示,未來將引進新的周邊動脈藥物氣球、藥物支架、動脈鈣化斑塊清除器械、急性溶栓取栓器械等,並推廣新的手術治療,包括以腎動脈電燒治療高血壓、免開刀攝護腺導管手術治療、關於男性病患幸福的鳥動脈微創治療手術,以及細胞治療在下肢動脈的應用等,呼籲大家共同努力,爲周邊血管醫學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