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生藥業退市 醫藥私有化浪潮來襲
繼復宏漢霖後,又一家港股創新藥企選擇退市。根據賽生藥業日前發佈的公告,公司已完成私有化交易流程,正式從香港聯合交易所退市。本次交易的估值約爲118億港元(約合110億元人民幣),是過去十年香港資本市場醫療領域已完成的最大私有化交易。本次交易也是過去三年大中華區最大的由私募基金牽頭完成的醫療併購交易。
股價長期低迷
根據賽生藥業披露的信息,賽生藥業控股股東德福資本於2024年3月28日作爲要約人發出私有化要約,提出以每股18.8港元的價格對賽生藥業進行私有化。該私有化交易在2024年6月19日舉行的股東特別大會上獲得了超過99%的贊成票數。
賽生藥業1992年就在美股上市,2017年接受了中國財團的6.05億美元(約合46.9億港元)私有化收購,私有化退市。2021年3月,賽生藥業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18.8港元,發行1.16億股,募資21.8億港元,新股公開發售獲認購1068倍,由摩根士丹利、中金、瑞信擔任聯席保薦人。以發行價計算,賽生藥業市值約127億港元。
賽生藥業的核心單品是“日達仙”,該藥物臨牀上常應用於治療慢性病毒感染、腫瘤及免疫缺陷病人的輔助治療。2023年,賽生藥業營收爲31.56億元,其中“日達仙”就貢獻了26.31億元的營收。
在“日達仙”這一核心產品之外,賽生藥業的其他收入來自業務合作伙伴銷售推廣產品以及授權引入產品,前者包括2023年加深與輝瑞的合作中加入開普拓、索坦及多澤潤三款新產品。
腫瘤及重症感染是賽生藥業重點治療領域。賽生藥業方面表示,私有化交易完成後,公司預期將大幅減少維持上市地位所需的行政及管理資源,而要約人將在集團管理中聚焦集團的戰略方向與業務營運,未來將持續聚焦業務發展、服務全球廣大患者。
從業績表現來看,賽生藥業的營收從2019年的17.08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31.56億元。2023年的淨利潤達11.22億元,同比增長約31.2%,每股基本盈利約爲1.83元。
在研發管線方面,賽生藥業目前在研管線包括10種在研候選藥物組成的產品組合。其中,6種在海外處於三期或後期階段,並將在中國採取快速上市策略。
賽生藥業港股股價長期低迷,維持上市地位卻無法融資被視爲此次私有化的原因。今年3月,賽生藥業在提出私有化方案的同時,也表達出公司股價流動性不如預期,資本市場不能再爲公司長期發展提供充足資金,低迷的股價會損害公司的業務重心和僱員士氣。
根據當時的公告,賽生藥業控股股東德福資本於2024年3月28日作爲要約人發出私有化要約,退市註銷價爲18.8港元,與2021年3月3日上市的發行價相同。
醫藥行業投資人士李頊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賽生藥業現金充足並已實現盈利,港股平臺估值體現不了公司實際價值是公司選擇私有化的原因。
規避市場淘汰賽
今年以來,選擇從港股私有化退市的創新藥企不只有賽生藥業。今年2月,中國中藥發佈公告稱,國藥集團擬以每股4.6港元的價格將中國中藥控股私有化。公司解釋稱,如果私有化建議成功實施,有利於精簡公司治理、企業和股權結構,提高管理效率。
6月24日,復宏漢霖發佈公告稱,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星新藥(作爲要約人暨合併方)擬以現金、換股等方式,收購併註銷復宏漢霖其他現有股東持有的全部復宏漢霖股份(包括H股及非上市股份)並私有化復宏漢霖。交易的現金對價金額不超過54.07億港元。2019年,復宏漢霖在港股上市,並於2023年實現盈利。
截至目前,業內普遍認爲,公司股價長期低迷和交易量過低是醫藥公司選擇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根據《2024年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報告》的數據顯示,2018—2023年,港股上市的63家生物科技公司中只有9家的股價高於上市發行價。從上市至2023年12月31日,所有公司的平均股價變動幅度爲下跌53%。
這也被認爲是醫藥企業規避市場淘汰賽的又一機制。分析人士指出,生物醫藥行業的市場陣痛也是市場繁榮了幾年後某種意義上的理性迴歸。經歷了一路狂飆的資本推動下的行業繁榮之後,行業的宏觀環境越發規範,生物醫藥行業還是需要一段時間來糾正高速成長中出現的一些過於樂觀傾向,醫藥行業還是會以未解決的重大臨牀需求爲核心,資本更多意義上是加速滿足這些重大臨牀需求的產品技術臨牀轉化的催化劑。
談及當前市場環境,賽生藥業董事長李振福在2023年財報中提到,“自2021年7月香港股市大幅下跌後,市場進入了長期低迷狀態。儘管賽生藥業上市以來持續創造穩定的業績增長,但公司的股價表現長期以來未能充分反映公司的業績表現和基本面情況。不理想的股價一方面限制了公司在資本市場再融資或併購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業務運營和長期戰略的實施”。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