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飛官夜間有錯覺 要快找地上大面積燈火

《中華民國的空軍》第1012期(空軍司令部文宣心戰組)

民國八十年九月,原本調任國軍八一四醫院岡山分院佔行政上士缺,報到當天院長指示航空生理訓練室士官缺額優先補齊,於是前往航空體檢,通過後進行在職訓練。早期航生訓練裝備只有低壓艙、空間迷向機、彈射座椅訓練機,我除了學習裝備操作檢查與測試,也跟着初訓班學員一起上課,研讀航空生理醫學知識。結訓後,正式執行教學示範工作,協助飛行員進行航生訓。

飛行員每梯次的初訓或複訓,航空醫學專業學科由航醫或生理官授課,我負責設備操作介紹,並在航醫協助下講解生理反應的原因,空間迷向多半在夜間、嚴重霧霾與雲中飛行時產生天地不分,錯覺是在迷向中產生的。此時做飛行動作導致中耳半規管內淋巴液,因速度改變造成流動反向而產生錯覺:直線加速會因爲耳石往後,而產生仰角的體重力錯覺;同理,減速則反之;飛行轉彎時速度改變會造成傾斜錯覺等。

我提醒飛行員出現錯覺時,當時若是在夜間,要儘快尋找地面的大面積燈火;若在雲中,出雲後目視外界,錯覺自然消失。視覺是唯一解除迷向與錯覺的途徑,若在嚴重霧霾天候中產生無法克服的空間迷向或錯覺時,飛行員務必要相信飛行儀表,專心儀器飛行,方能確保飛安。

我常要進入低壓艙教學示範高空大氣壓力減壓時對身體的影響,雖戴着氧氣面罩,但是氣壓變化對身體影響很大,進入低壓艙最辛苦的是瞬間減壓那一剎那,會造成人體極大的不適感,通常第一時間是腸胃膨脹,而隨着高度下降,則會造成耳膜疼痛。每每進行教學示範的夜裡,我都會被中耳內因突然減壓產生的刺痛感痛醒,導致無法一夜好眠。

教學示範時我也要坐上空間迷向機,告訴學員速度改變、角度改變與儀表上顯示的真實環境,會有極大的差異,每一回空間迷向機帶給我的動暈症會持續許久非常難受,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克服戰機因爲速度、角度的改變所帶來的極大不舒適感。而戰機飛行員常在超過六G以上的任務環境,還能保持思考,並應對做出戰鬥動作、瞄準敵機、監看儀表板,讓我感到相當敬佩,也在職務上,更重視飛安的提升和維護。

除了進入低壓艙和空間迷向機,還要坐上彈射座椅訓練機,模擬彈射逃生,之前曾研讀說明,但是書上的解說比不上實際感受來的震撼,當氣壓式彈射座椅「ㄊㄨㄥ、」一聲彈射,就像坐上大怒神,還來不及反應,瞬間就被彈向頂端。

在大氣壓上升時,容易出現耳鳴或耳痛等狀況,我會建議藉由「手捏鼻子嘴巴緊閉用力吹氣」等動作,加速壓力平衡。若在低壓艙因高空大氣壓力變小造成耳音管阻塞,導致疼痛欲裂,這時就建議趕緊到耳鼻喉科做耳膜穿孔,將氣排出來,耳膜通了狀況自然解除。我常因教學示範須進入低壓艙和空間迷向機,所以更注意自己身心狀況和季節更替時的身體保健,避免感冒。

爲因應新一代戰機換裝期間的飛安工作,以及未來航空生理的長遠發展,航空生理訓練室擴編爲航空生理訓練中心,是目前國內唯一負責陸、海、空三軍飛行員航空生理、高G耐力,以及培育專業航空醫務人才的訓練單位,另因應直升機夜航配戴夜視鏡需求,增設夜視力訓練設備。

航訓中心先後獲得美軍多項認證,現今擁有國際訓練高標準,飛行員自此可以在國內受訓無須遠赴國外,有效節省公帑。航訓中心依飛行員養成的階段給予不同項目訓練,認知飛行中的生理變化及飛安威脅,學習發展正確有效的對應方法,藉以強化空中戰力,維護飛行安全。(三之三:摘自第1012期《中華民國的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