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2023年全球家辦在固定收益、私募股權方面投資增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欣 北京報道

6月18日,瑞銀《2024年全球家族辦公室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及中國家辦行業趨勢媒體分享會在京舉辦。《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家族辦公室資產配置有較大變化,在固定收益私募股權方面的投資增加。

《報告》對全球七個地區的320個單一家族辦公室進行調查,其中33%的客戶來自亞太地區。受訪的家族辦公室總財富淨值超過6000億美元,平均財富淨值爲26億美元。瑞銀財富管理中國區主管呂子傑在媒體分享會上表示,《報告》顯示,亞太區將成爲全球最大的投資熱點,近一半的亞太區家族辦公室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增加對亞太區的資產配置。

其中,76%的受訪者認爲設立家辦的主要目的是“支持財富代際傳承”。呂子傑稱,超高淨值客戶對於代際傳承的話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表明,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已面臨緊迫的接班問題,並期望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瑞銀財富管理家族諮詢北亞區主管盧安悅博士表示,北亞區上一代是“嬰兒潮”時期出生,這些人多數面臨退休,因此很多北亞區客戶面臨第一次財富代際轉移,家辦就能起到財富代際轉移的到作用。盧安悅博士解釋道,並非每一個“二代”都對自己的家族企業感興趣,但他們可以在家辦這個靈活的平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例如做一些風投項目、股權投資,給家族企業帶來協同效應。

《報告》還顯示,全球家族辦公室資產配置在2023年有較大變化,在固定收益,私募股權方面的投資增加。其中,受訪家辦提高了對成熟市場固定收益的配置,幅度爲五年來最大,主要是加息環境下,買短債的積極性較高;同時,隨着一些地區的商業房地產價格下跌,其對房地產的配置有所下降。

此外,大部分全球家辦資產配置在私募股權、私募基金等另類投資領域。《報告》顯示,全球家族辦公室另類資產投資達到42%,北亞區也有約三分之一(34%)的家族辦公室使用另類投資以分散投資。對此,盧安悅博士表示,主要是因爲這類資產波動相對較低,且私募市場一般回報比在公開市場要高。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專員許嫘表示,中國家族辦公室呈現出對私募股權投資的熱衷,背後原因之一是這些企業家羣體非常具有企業家精神和冒險精神,願意通過私募股權的形式去佈局新興戰略產業。對於不同行業的企業家而言,他們的家族辦公室對投資和資產配置的設定各有不同。科技行業的企業往往處於快速成長期,這類企業家的財富增長一般來自於股價提升而非分紅累積,而科技類成長企業往往具有高增長、高風險、高回報等特徵,因此這些企業家的家族辦公室看重通過多元化資產配置來抵抗單一科技行業的風險敞口,以促進家庭財富整體的穩健發展。而大多數傳統企業進入了成熟期,這類企業家的財富增長主要源於企業分紅派息的累積,他們願意佈局一些投資期限長、流動性低的新興戰略投資項目,兼顧金融投資與企業轉型升級的協同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許嫘還總結了近些年來中國家族辦公室行業的三大發展特徵。

首先,資產管理規模的顯著提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家族企業研究中心曾在2018年針對20個國內發展領先的單一家族辦公室進行調研,發現其平均資產管理規模爲88-100億元,而這一數據在2022年達到約250億元,反映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民間財富的顯著積累和增加。

其次,組織規模的擴大。上述2018年調研數據顯示,每個單一家族辦公室平均配備12-13名全職員工,2022年全職員工數量達到24名。儘管絕大多數家族辦公室是在2010年之後成立的,發展歷程不長,但發展速度非常快。

最後,中國家族辦公室非常重視數字化發展和數字化應用。數字化能夠幫助家族辦公室進行實時化信息歸集,迅速對投資績效做出歸因,推動各項管理的透明化,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家族辦公室組織內部的委託-代理的問題,提升發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