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的暫時退出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文/

公衆號 炬火新青年

8月10日,軟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正義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形勢更加明朗之前,我們想靜觀其變。”軟銀方面同時表示,“儘管我們仍然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但在中國政府管控加強的背景下,需要進一步觀察哪些領域的風險更小,在那之後再重新考慮投資,預計這個過程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這一消息不僅在資本圈引起轟動,也在網上引起熱議。

在此之前,軟銀在中國最著名的投資——阿里巴巴。在4月國家對阿里巴巴處以創紀錄的反壟斷罰款後,阿里的股價自今年2月的高點下跌了近30%。

重倉的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在7月因數據安全問題被國家隊處罰後,該公司的股價比在紐交所IPO時的價格低了1/3。

軟銀還投資了“卡車中的滴滴”滿幫集團。和滴滴差不多時間赴美上市,自然和滴滴一樣受到了網絡安全審查。其股價較6月IPO時價格下跌了約30%。

此外,軟銀還重金投資了在線教育“作業幫”、掌門教育以及叮咚買菜等企業。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了,這些行業正是目前被大力整頓的集中地,“一而再,再而三”,軟銀真的軟了!據軟銀公佈的2021財年Q1財報,第一季度的淨利潤爲7615億日元,去年同期爲1.2557萬億日元,同比減少39%。

於是纔出現了這麼一出暫時敗退中國的動作。

說實話,像這類的投資資金越早退出越好,什麼科技,什麼人工智能,都是些研究割韭菜的企業。還有之前捷克首付在中國投資的捷信消費金融,年放貸上千億,僅手續費就收幾十億,害了多少人!

近些年,外資製造業企業“敗退中國”的事時有發生,三星電子、高通、奧林巴斯等等,再加上隨之撤出的產業鏈,造就了多少的靈活就業人口啊,可惜可嘆!

中國人口多,製造業纔是根本。而資本都是通過投資滴滴、買菜、放貸等這些壓榨吸血型企業來賺快錢的,通過資金優勢,先高額補貼,獲取一片好感,培養消費者習慣後再露出獠牙,一波收割,留下一地雞毛。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以割韭菜爲目的的外資投行,於當地是有百弊而無一利,越早敗退越好。只是一些神奇的操作會不會也寒了實體外資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