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東風、順浪流?NewCo模式會火多久?多位大咖論道中國創新藥企業出海未來|行業觀察
財聯社11月23日訊(記者 盧阿峰)近期,中國創新藥物的國際化成爲全球生物醫藥領域的亮點。從ADC藥物的海外合作熱潮,到近期PD-1雙抗藥物的鉅額交易,這一系列事件充分表明中國創新藥物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日益增強。
在科技創新、政策支持以及全球市場需求的持續變化中,醫療行業如何在國際化的道路上構建一個更加穩固、靈活且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體系?在11月22日舉行的“2024年昌平醫藥健康金融投資創新論壇”上,與會投資人、企業領袖等嘉賓,圍繞創新藥企業的國際化路徑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出海”必須堅持長期主義
近年來,中國創新藥企業正加快走向全球市場。領軍企業如百濟神州-U(688235.SH)、恆瑞醫藥(600276.SH)等在海外市場取得了較好成績,衆多中、小型企業和初創企業,如康方生物(09926.HK)、復宏漢霖(02696.HK)、宜明昂科-B(01541.HK)等也緊隨其後,紛紛走向海外市場。
以2024年上半年爲例,公開披露的全球ADC生物偶聯藥物總交易額已超過160億美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約97億美元,增長顯著。中國企業在全球ADC對外交易中參與了24起中的10起,約佔一半,這表明中國已成爲全球ADC對外交易最活躍的國家之一。在PD-1雙抗領域,中國創新藥物也取得了顯著進展,默沙東與禮新醫藥、康方生物與Summit的成功合作案例,進一步激發了創新藥行業出海的熱情。
然而,近年來地緣政治衝突、行業競爭加劇,以及投融資環境的冷卻,使得創新藥企的海外市場拓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如何在出海過程中平衡中短期利益,並構建更具競爭力的出海模式?
首先,企業需要堅定出海的決心。君聯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董事總經理王俊峰認爲,僅依賴本土市場難以培育出參天大樹。“我們現在越來越將是否具備國際化潛力作爲一個項目的重要考量標準,如果缺乏國際化潛力,我們可能會先打個問號,質疑其投資價值。”
王俊峰進一步表示,“以前我們考慮的是如何利用中國製造、人才、成本和供應鏈優勢服務全球。從長遠來看,儘管中國本土市場已經足夠大,但海外市場也必須深入開拓。我們需要利用中國的研發優勢和效率優勢,結合海外供應鏈和本地商業化機會,才能不斷壯大,最終實現全球信賴的中國創新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醫療。”
華大智造(688114.SH)副總裁、中國營銷中心總經理彭歡歡強調,“歸根結底,這是一個如何平衡短期和長期利益的問題。長期利益固然重要,但短期的生存同樣關鍵,健康地活着更爲重要。”
彭歡歡指出,在出海的早期投入與公衆關注的當前收益和利潤等指標之間必然存在衝突。如果某些階段和區域遇到阻力,企業需要有收縮的策略,而不是盲目擴張。在全球化進程中,企業可能需要在某些區域和產品上做出取捨,以實現更精準和有效的全球化佈局。
NewCO模式:創新藥企國際化路徑的當紅選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藥企正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出海”戰略,其中NewCO模式(與海外資本合作成立新公司)作爲一種新興的國際化路徑,越來越受到青睞。
在本屆論壇上,多位投資人和專家對NewCO模式的火熱現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
高特佳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匡瑤認爲,NewCO模式的興起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國內大市場環境的變化,近兩年國內市場相對冷靜,投資機構更傾向於尋求靈活的投資新機制;二是中國創新藥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無論是技術、產業鏈生態還是人才儲備,都已具備一定的全球競爭力,這爲NewCo模式的實施提供了前提。
益科思特醫藥創始人孟慶武表示,NewCo模式的興起表明中國企業不再滿足於被動接受的狀態,而是有了更大的信心參與國際競爭,並在新藥領域擁有更多的利益訴求,通過NewCo模式獲得更多的市場話語權。
孟慶武進一步指出,無論是BD模式還是NewCO模式,國內資金不足以支撐國際臨牀研究和新藥開發,因此需要藉助海外資金和臨牀優勢來開拓海外市場。而與傳統BD相比,NewCO模式更具靈活性。
然而,NewCO模式也面臨着項目驅動、團隊能力和政策風險等挑戰。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劉婷婷認爲,NewCO模式具有複雜性、疑難性和專業性要求,因爲它涉及國內創新藥企業技術剝離到NewCO、投資審查、平衡各方權益等複雜問題。
BDA Partners董事總經理、中國醫療健康負責人吳優認爲,每個NewCo模式都應該包含一個Call Option,以便在中國資本市場回暖、融資環境改善時,有能力回購這些權利。
匡瑤認爲,隨着市場的變化,NewCo模式有望成爲BD模式的一種,因爲中國創新藥產業在全球生物製藥產業生態中已佔有一席之地,並具有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