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長時間保存重要數據?拒絕U盤,拒絕網盤

1、不要使用“光盤”刻錄來保存數據。

CD VCD DVD 等光盤都不可靠,如果硬要選擇的話,要存儲至少是藍光光盤,有條件的話選擇支持 M-DISC 技術的,但是價格不低。

對於數據儲存來說,光碟是最廉價最受歡迎的介質,它們的壽命一般來說是 10-20 年。但是正常情況你不要指望你光盤上的東西五年後還能正常讀出來。

因爲,即便一些號稱長期保存百年以上的光盤,壽命也會由於我們各種不當行爲大大減少,比如,不小心刮花光盤,在盤面上留下指紋或者手上的油脂,這些都會促進光盤表面化學成分變質,最終導致你的數據損壞。

而且一旦光盤出問題,數據就可能再也找不回來了。

2、不要使用“U盤”來長期保存數據。

如今U盤確實夠大夠便宜,256GU盤也才100多塊錢。

但U盤是有讀寫次數的,在頻繁大量讀寫的情況下,一般能用到10年就不錯了,所以不推薦用U盤來長期存儲數據。

3、不要用“網盤”來保存數據。

數據備份首先排除所有網盤服務,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網盤這種東西從當年一開始出來的時候,無數人追捧,但結果他們存的資料,包括大量懷舊遊戲資料,很多都泡湯了。

把重要數據放在網盤裡,等於把自己家裡的東西放在別人家裡,他想扔掉就扔掉,想用掉就用掉。

上網費用並不便宜,網盤的增值服務費也很貴。(相比之下網盤費用其實比本地計算機硬盤貴的多,而且用戶只有租賃權而沒有所有權。)

網盤只適合做數據“分享”,不適合做數據保存,硬要保存的話,也只適合保存一些,臨時的,非關鍵數據。比如電影這些,看完一遍丟了也就丟了,而關鍵數據想要長期保存的話,網盤是風險最大的地方。想想百度網盤。。。

1、機械硬盤:對於家庭數據備份,最廉價和可靠性也不錯的方法就是移動硬盤,必須是“機械硬盤”備份。

固態硬盤斷電後數據容易丟失,使用壽命也遠遠不及機械硬盤。

a. 穩定性好,二十年前的硬盤數據至今還在。

b. 保存成本相對便宜。就目前行情而言,九個6TB硬盤就搞定,無需追求大容量硬盤。數據保存越分散安全性越高。即便其中一個硬盤壞還有八個硬盤是好的。還可以用各種手段恢復數據。

按100TB數據量來算(考慮冗餘),貴的可以買30塊4TB企業盤(4TB 3.5英寸企業級SATA盤約一千元/塊,價格參考京東自營),便宜的可以買15臺西數My Book 8TB(海淘,10TB型號性價比也很高,平均每TB一百二十元左右),拆出來全是5400rpm的氦氣盤(不拆直接用也行,就是接線麻煩),花費15k到30k元(取決於硬盤型號)。

c. 使用簡單,接在電腦上覆制粘貼就行了,無需任何專業知識和技能,小白都可以操作。

2、長時間保存重要數據的唯一方法是備份。備份的定義是數據要至少保存兩份。

但不是所有的數據都需如此。而對於消耗了自己最多的時間、精力與財力,以及以後不好再找到及下載到的的數據,在沒有條件進行“三地備份”的情況下,對此也不妨採取如下等而下之卻也比較實用的措施:

首先,對於這樣的數據,在兩塊硬盤上各存一份一模一樣的(同後)——然後妥善存放在住所裡兩個不同的地方。(換句話說,兩份數據至少不放在同一主機裡,或者不放在同一建築物裡,或者不放在同一個城市裡。)

然後,在一塊4TB的移動硬盤上再存一份,隨身攜帶作爲安全備份。

當然,如果有一臺車子的話,那麼6TB及以上的移動與臺式機硬盤也是可以考慮的——主要是體積與重量使然,超過4TB的硬盤實在不便於隨身攜帶。

3、數據儲存時的處理方式:

這裡的重點,在於如何適度壓制及二次壓制(以下簡稱爲“壓制”)它們,以節省存儲空間。

首先來說,對於文件格式(及諸如視頻文件的編碼格式)的選擇,應儘量選取非冷門的格式。同時最好選取開源的格式。

另外,以下建議可能不適應於諸如司法證據、科研及醫療資料,以及專門的商業素材等等不能夠隨意壓制的材料。

同時,既然是在說“壓制”,那麼自然就是在“不考慮真愛”的情況下。並且,以下建議也是在沒有考慮“完成它們所需的時間”的情況下給出的。

◇文本類

這裡還不涉及“壓制”,只是建議儘量用Unicode編碼(尤其是UTF-8)來保存它們——不只是對於TXT文檔。

另外,對於用UTFUTF-8編碼的時文檔需要不要爲其加上“BOM”(Windows的記事本好像會自動爲其附加上)這點,見過的多數網友對此基本持否定並有所反感的態度。而帶上那個的話,對於文檔的正常瀏覽及修改與保存有無影響,對此小編就一無所知了。

◇圖像類

對於像是一般的照片那樣色彩斑駁,本來就是由無數“噪點”構成的圖像,儘量轉換爲JPG或其他有損格式。

對於其他沒有大片純色色塊,以及自己不打算再繼續編輯的圖像,可以參考上一條。

◇音頻類

可以轉換爲MP3、AAC,或者開源的OGG——相比之下,對於其碼率的選擇可以儘量高一些。

對於講座、講義、朗誦類音頻,可以進一步轉化爲單音軌。

◇視頻類

總體而言,這是“最有文章可作”的一大類了。

壓制(封裝)格式建議選擇較爲主流的FLV或MP4(MKV一會再說)。而視頻的編碼,建議採取同樣較爲主流的h.264/h.265或mpeg4等等

對於清晰度本就不高的老電影、老電視劇、老動漫等,在確保其字幕基本清晰的情況下,將其重新壓制爲低碼率(略高於默認,同後)的480P乃至360P——不過話說回來,誰又會閒的沒事把它們硬是“放大”爲720P乃至1080P呢?

對於日常番,及其他場景較爲簡單的番劇,以及以日常生活爲主題的電視劇,也可以壓制爲較低碼率的480P。

對於講義講座朗誦演講類視頻,乃至幻燈片(PPT)視頻,可以採用更低的碼率及幀率進行壓制。甚至乾脆將其中的音頻提取出來而捨棄視頻流——當然,如果不考慮其中所帶的字幕,或者出現的圖表及圖示的話。

對於口齒清晰,但動作表現力不足的曲藝相聲視頻,也可以單獨提取其音軌出來。

對於體積較大,又捨不得再二壓其視頻流的視頻,可以將其音頻提取出來,並用適度的碼率轉換爲有損的音頻,然後再混流進去——製作或重製爲MKV格式的視頻。

對於包含多語音軌的視頻,可以將其中除了出品國語言及母語的外語音軌統統去掉——導演評論音軌除外。

對於已經收藏了實體原盤的影視作品,可以考慮少備份或不備份——或僅備份其字幕文件。

綜上所述。而要壓制出“碼率低、質量優”的視頻,這也許不是“用某一款軟件進行傻瓜化操作”就輕易可以做到的。對此,除了多研究與嘗試網上各路大神的相應教程以外,也不妨去試試現在主流的視頻網站的專用壓制工具(本地端的——注意,是“本地端的”),這樣,也許能夠以相對簡單的設置,壓制(二壓)出如同在這些網站上見到的番劇及其他影視作品那樣,清晰度較高,體積也不算太大的視頻文件。

以在使用這些工具壓制的時候,不妨關閉網絡。而在壓制之後,便將成品及原品移出原來的文件夾。以免可能出現在不知不覺中自動上傳。

另外,如上所言,如果在“視頻壓制與轉換”上只會“簡單設定幾個參數”,基本屬於外行(比如倫家),同時出於“平衡視頻分辨率與文件大小”,而需要比如將相應的視頻從1080P版替換爲720P版的話,那麼一般而言,還是重找資源爲好——反過來,單純用更換格式與編碼,及調解“碼率”與“CRF”的方法,這樣壓制出來的成品,在畫面分辨率一定的情況下,其“清晰/碼率”,還是不能跟科班出身的影視組、動漫組相比。

4、關於壓縮包

前面說的是“壓制”,而不是“壓縮”。

建議將諸如“網頁文件的附帶文件夾”,以及“影視壓制合集”裡的小圖像、小音頻,以及字幕文件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文件壓縮成包——同時,建議採取“存儲壓縮”這種“純打包”的形式。

壓縮散碎文件的意義,還是在於以後再傳輸及備份那些合集(或在雲端上再備一份)的時候,減少因“文件系統錯誤”或“路徑錯誤”而出現“傳輸/上傳錯誤”可能性。以及,一定程度上解決大部分存儲介質在“非順序讀寫”時速度較慢的問題。

而“純粹打包”的壓縮,也是爲了儘量避免以後在經歷了頻繁的傳輸以後,解壓時出現“壓縮文件損壞”或其他形式的錯誤。

另外,建議另備幾套能夠修復ZIP壓縮包中文名稱錯亂的工具——比如MMDZip。

那麼反過來,如果我們比如在簡體中文的語言環境裡,在壓縮一批文件時選擇“在壓縮包裡使用unicode(UTF8)文件名”的話,那麼以後自己或者其他朋友在其他語言環境裡打開該包,應該也不會有亂碼出現了。

——如Bandizip即有相應功能。

本次分享的實用技巧就是這些了,對你有幫助的話請順手給我【點個贊】吧,感謝!

還有,這麼有用的我,幹嘛不【關注】一下下呢~

點了【關注】就是自己人了,有問題請隨時打擾我!

看到會第一時間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