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個富爸爸

對於草創初期缺乏資源的創業家來說,如果有來自富爸爸源源不絕的後援與支持,心目中的創業有成應該是指日可待。 聯合報系資料照

「如果有一個富爸爸」,我想應該是很多人的夢想。筆者日前應「臺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邀請,與來自全臺各地的地方創生團隊分享這個主題。特別是對於草創初期缺乏資源的創業家來說,如果有來自富爸爸源源不絕的後援與支持,心目中的創業有成應該是指日可待。

但同時,我們也常聽到「富不過三代」的說法。所以,有富爸爸真的只有好處?沒有缺點嗎?

以筆者爲例,我的祖父在早年農業社會中,因爲從事種子事業經商致富,所以家境相對優渥,雖然到了我父親這一代,不若祖父時期的事業昌盛,但也還算得上是家道殷實。不過,當我28歲創業時跟父親開口要錢,父親只願意「借」我30萬,除了要算利息,而且講明僅此一次,下不爲例。

創業維艱,30萬元當然不夠用,但我父親言出必行,果然再也沒有下次,我只能絞盡腦汁、想方設法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這些年來只要回想這一段,都會由衷感謝我的父親,如果他當初一時心軟、不斷支援我,想必我也不會長成今天的樣子。

相信一定會有人說,那只是單一個案,東、西方都有很多成功的家族企業案例。但如果我們想得更深、更廣、更遠一點,「富爸爸」表示「資源豐富」,從心理學、經濟學與管理學角度出發,有更多的例子指出-資源豐富反而不容易成功。

首先會養成資源依賴的習慣。當資源過於豐富時,容易讓個人或組織產生依賴心理,降低創新與解決問題的動力,反而抑制了可能出現的積極性與潛能。

最常見的現象就是「荷蘭病」或稱「資源詛咒」,由於某種自然資源豐富,嚴重依賴該產業出口,使得其他產業無從發展、甚至衰敗。1960年代的荷蘭因爲在北海發現天然氣,往後20年靠着大量出口天然氣,累積不少外匯,卻也造成其他產業空洞化、失業率攀升等經濟問題。近代最典型的則是委內瑞拉,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儲量,但也因爲過度依賴石油經濟忽視其他產業發展,一旦石油價格下跌,其經濟體系迅速崩潰,目前是南美洲人均所得最低的國家。

其次是會導致資源錯置。當資源相對充裕時,人們很容易錯估決策風險,或選擇簡單輕鬆的道路前進,而忽略該如何有效分配資源、專注在真正需要投入的部分。

比較近的例子像是,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當時由於市場資金非常充沛,加上網際網路強勢崛起,使得許多擁有網路題材的新創公司都能獲得大量資金,不免就會發生過度依賴資金,而沒有真正聚焦於如何永續的商業模式,最後導致網路泡沫破滅。

還有學習與適應能力的弱化。困境往往會迫使人們積極創新,同時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而資源豐富則可能讓人們失去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喪失應對逆境的生存韌性。

一個明擺在眼前的例子是,北歐與南歐國家的農業科技水準,北歐國家因爲天然條件欠佳、土地貧瘠、氣候苦寒,不得不依賴科技創新來提高農業品質與產量,也因此北歐五國都是農業科技大國。而南歐某些地區由於土地肥沃、溫暖宜人,過於依賴老天爺賞飯吃的自然條件,反而在農業現代化方面進展緩慢。

換言之,不論我們是不是創業家,有一個富爸爸看似優勢,實則優劣參半,如果缺乏自律習慣、創新動力與自主學習,也許還是胼手胝足、腳踏實地、相信自己,可能更容易迎來真正的成功。(作者是信義房屋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