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大放送 容不下弱勢

最近「容積率」三個字,忽然成爲網路搜尋關鍵字。上網查詢其定義:容積率可平衡都市密度、引導人口均衡發展、穩定土地供需、確保都市機能和品質。

臺北人口密度早已榮登世界第五名,但高樓大廈仍不斷繁衍增生!上述容積率優點,我沒看到,倒是見到臺北因房價高,人口不斷外流;加上氣溫節節高升,氣候難民暴增。

前北市政府給出八四○%容積率,這棟建築完成,將會擡升多少房價、引入多少車流和無數冷氣機?臺北人口密度很高,加上熱島效應,整個暑假熱得像地獄一般,身爲首善之都,卻到處是街友和氣候難民,不知容積率到底對大衆有何公共利益?

反而,不斷改建翻修的舊大樓,讓許多弱勢團體租不起房子,只能流落街頭,雪上加霜的是,失去地址的他們,因沒有合法居所,任何社會補助都只能被迫中斷!因臺灣的社救法規定:戶籍地與居住地需一致。問題是你已經成爲街友,根本沒居住地,兩者怎可能相同?

民代不去幫助這些被法所困的弱勢,還出手幫財團尋找出路、政府更爲財團客製化解套,高雄居然還有容積率高達一一四二%的案子。請問:你們對待街友和弱勢者有如此慷慨的「容」積率嗎?容積率如此大放送,對這個愈來愈火大的番薯又有何益處?

別人的性命,是框金又包銀,弱勢者連申請個身障收入都困難重重。難道,地方政府不能給個方便,讓他們戶籍掛在市公所?此舉,會比放送容積率給財團困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