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數字技術做強“中國製造”

來源:經濟日報

我國製造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完備,增加值全球佔比接近30%,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不過,與國際先進製造水平相比,整體仍處於“大而不強”的狀態。國務院不久前審議通過的《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通過新一代數字技術與製造業充分融合,積極促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對於築牢實體經濟根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當前,數字技術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截至2023年,數實融合已加速全面深化,5G應用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1個,工業互聯網覆蓋全部41個工業大類。一方面,傳統產業技術改造不斷升級,我國已建成62座“燈塔工廠”,佔全球總數約40%;已培育萬餘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4.8%。另一方面,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我國已佈局27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建設45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初步具備現代化產業體系基礎。

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於核心技術創新。但當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技術基礎研究不夠紮實,自主研發能力不夠強,技術應用轉化不足。《行動方案》將核心技術突破放在突出位置,提出要集中優勢資源攻破“卡脖子”領域,強調要完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未來,要多措並舉,持續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增強我國製造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核心技術的基礎研究投入要長期化。設立專項基金,增加基礎研究經費比例,投資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配備先進的實驗設備和科研平臺。實施全球高端人才引進計劃,吸引國際頂尖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加入國內科研團隊,並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提供有競爭力的科研環境和條件。建立穩定的長期資助機制,確保基礎研究項目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進行深入探索與技術積累。

核心技術的研發使用要自主化。設立高端芯片、傳感器、測量儀器、控制設備和高端製造設備等關鍵領域的重點攻關項目,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聯合攻關,支持自主研發高端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產線的核心零部件,減少對進口的依賴。積極參與和主導國際技術標準制定,提升我國在關鍵技術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自主技術標準在國內市場廣泛應用,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體系,促進技術推廣和產業化。

核心技術的創新生態要集成化。推動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創新聯盟,促進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和產業化並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激勵科研人員和企業進行技術轉化與市場應用。加強工業控制系統和工業軟件領域的核心技術專利佈局,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爲,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汪彬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