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職/日式指導改革令人嘆為觀止 洪總言論卻沒跟上潮流

日本棒球近年來指導風格揮別傳統,走向開明作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路透社資料照片

洪一中總教練日前在一次專訪中,指出日本是目前拿過最多次經典賽冠軍的國家,而且現今最強的棒球員大谷翔平是日本人,於是評斷「日本的棒球」優於「美國的棒球」。這段言論立刻引起許多討論,特別是關於「日式」和「美式」棒球優劣的爭論。然而,先不論到底誰纔是比較好的一方,但從包括洪一中總教練本人在內,許多言談之中,可以窺見不少人對於日本棒球,仍抱有過去的刻板印象,沒有跟上了解到現況。

棒球自19世紀後期進入日本,如今已發展超過150年。在這麼長遠的歷史當中,日本棒球產生了許多變化。過去日本棒球有如軍隊一般,總教練的命令就是絕對。有的像是曾擔任南海隊監督,創下執教生涯1773勝的鶴岡一人,或者帶領巨人拿下「V9」的川上哲治,二戰期間還確實擔任過軍官,且在帶領職棒球隊時,或多或少也都參考帶阿兵哥的經驗執教。

權威式的帶兵風格確立後,影響了日本棒球很長一段時間。因爲教練的命令是絕對的,因此無論內容如何,選手只能照着服從。好比教練下令短打推進,選手卻點到兩好球,被迫換回正常揮擊,但最後敲出安打或全壘打。此時儘管結果是好的,但選手依然會被怪罪戰術執行不力。投手即使有傷勢或過度操勞的狀況,也必須在教練一聲令下上場硬撐,做不到就是軟弱的展現,「爲什麼別人都可以,就只有你會受傷?」

除了場上的作戰之外,場下其他訓練和行動,也往往都有嚴格的規範。教練要求要長跑,選手們就得一起配合。即使個別球員評估自身的狀況,認爲現在最需要的不會是跑步,也不能違抗教練的命令。某方面來講,當時的背景也讓選手們不得不聽從教練指揮。畢竟那時資訊流通遠不如今日發達,而教練就是少數掌握關鍵技術知識的人,所以球員想要變強,就得像個弟子一樣,教練說什麼就做什麼、學什麼,幾乎沒有其他的方法。

嚴格治軍,要求選手的事情,選手就必須一定要做到,幾乎成了那時「名教練」的標配。以前述的「操投手」爲例,野村克也曾讓伊藤智仁幾乎場場特攻150球以上,才兩個半月就投了1700多球。落合博滿則是讓身爲中繼的淺尾拓也,單季登板高達79場。這兩位選手都因爲被操得太兇,嚴重影響往後職業生涯的表現。而場下的帶兵方式,也能看到他們經常毫不客氣地公開批判選手,儘管出發點或許是爲了選手好,但也透露出教練權威不容挑戰的一面。

過去日本名教練多以權威性指導著稱,操投手更是家常便飯。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而又因爲技術知識沒有普及,因此選手憑着天分,就能夠在職棒圈闖出一片天。曾在近鐵效力過的吉井理人曾分享,當時仰木彬帶隊比較寬鬆,所以在打完晚場比賽後,一堆選手就會跑到雀莊熬夜打麻將,甚至仰木自己也會湊一咖。大道典良也曾回憶,過去在南海到大榮初期,隊內嚴重缺乏競爭意識,無論表現好壞,選手們在賽後都只顧着看搞笑節目,即使比賽吃敗仗也毫無反省之意。因此使得教練有時必須嚴格管束球隊,避免隊伍變成一盤散沙。

如今隨着觀念進步,各種新資訊的傳入,讓日本球界漸漸瞭解到過往的指導,其實有許多不足之處。特別是在日本球員前仆後繼挑戰大聯盟的同時,許多選手在美式棒球的文化衝擊下,逐漸產生反思。像是前述的吉井理人曾經在《最好的教練,不給答案》一書中,提到他首次在大聯盟牛棚練投時,大都會隊教練希望他先說明「自己是什麼樣的投手」、「希望之後能投出什麼內容」,接着教練再從旁輔佐,幫助球員完成目標。這與傳統日式教學中,教練多半不會與球員主動溝通,只要求選手按照自己的命令去做完全大相逕庭,讓吉井嚇一大跳。

除此之外,吉井後來爲了學習怎麼當教練,到筑波大學研究所鑽研體育學後,更發「教練必須尊重選手意願」是各運動培訓教練師資時的基本概念。但在日本棒球界裡,教練卻多半沒有經過相關的訓練,結果造就許多棒球教練,把權威式指導當成理所當然。儘管這樣的指導對某些特定選手有用,但在大方向來說,卻會讓選手養成「怕被罵」,乾脆凡事都聽教練指示,不懂得靠自己解決問題等等的壞習慣,對球員成長有不良影響。

於是,吉井參考了研究所學到的理論,以及過去在大聯盟等經驗,調整自己的帶人方式。2023年賽季他成爲羅德隊的總教練,春訓時就減少團練時間,取而代之的是讓選手自主針對各自需求進行訓練。賽季期間,他儘可能避免牛棚投手連三天登板。他也重視和選手的溝通,避免展現出權威的一面,像羅德幾次因爲先發戰力不足,而必須靠牛棚撐完比賽時,他還會主動向牛棚投手致歉。季後賽有次壘上有人,原先應該要執行戰術的安田尚憲先是短打失敗,後來正常揮擊變敲出帶打點的安打,吉井還在場邊做出向安田賠罪的手勢。這樣的舉動不只是有趣,也透露訊息讓選手知道,教練願意信任他們,不會因爲沒有完全照着教練指示行動遭到責備。

吉井理人發現日本傳統指導的不足之處,改以開明的方式帶隊。 擷圖自日本武士官方網站

願意放下身段,以開明的方式帶領球員的日本教練,也並非吉井一人。例如慄山英樹平時帶兵,常能看到他把球員表現不好的責任往身上扛,就連王柏融旅日表現不理想,他也在臺版《慄山筆記》中表示歉意。除此之外,像是高津臣吾、中嶋聰等人,也都是有別於日式傳統,不強調權威,並且重視選手自主性,希望他們能自己找方式調整的教練。軟銀新科一軍總教練小久保裕紀,最近也宣佈要在春訓中加強選手個人自主練習的環節。甚至在高中球界,也有像是慶應的森林貴彥,願意和「高中生」對等溝通的教練。

這幾年日本棒球進展神速,特別是本來就是強項的投手,除了日職聯盟(NPB)以外,獨聯、社會人和大學都有好手輩出,甚至不乏飆破155公里的人才。整體素質之所以又提高了一個檔次,其實就和這波指導改革有關。過去選手只能聽教練的,技術也只能跟教練學,且教練教得是否適合自己,又是另一個問題。

但如今資訊發達,隨手上網一搜,就能找到許多自媒體提供的教學。坊間也有越來越多的訓練師、運科訓練中心。選手在學習某樣技術時擁有更多選擇,可以從中找尋適合自己當下的方式加強。要讓選手們懂得自己去找尋資源、解決困難,前提就是要培養他們的自主性,而不是隻會乖乖聽從教練。去年中職派人赴日參觀秋訓時,就驚訝日職選手的自主性,甚至中職球隊身爲參訪者,還被日方反過來詢問練習方式過,可見得在新觀念引導下,培養起了日本棒球相關人員的強烈求知慾。

洪一中教練本身自己也曾在冬盟時,以日本社會人球隊爲例,告誡選手們更應該主動練習。問題在於,洪一中總教練或一些臺灣相關人士,儘管羨慕日本棒球的進步,但從他們的言談之中,可以注意到他們對日式指導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幾二十多年前接近野村克也的那一套,實際的現場教學,也都選用批評球員不是,影響選手自主性的傳統指導,並沒有注意、更沒學習到已然革新的現代日式棒球觀。當他們盛讚日本養出大谷翔平的同時,如果大谷翔平真的出現在眼前,他們能接受大谷爲了二刀流所培養的獨特訓練方式嗎?例如大谷自我調整的菜單內,包含一天要睡到十個小時養精蓄銳,與傳統要不眠不休苦練的觀念相牴觸時,他們能夠認可嗎?

臺灣羨慕日本棒球屢創佳績的同時,更該深思日本棒球進步的原因。 路透社資料照片

洪一中是國內職棒最多勝的總教練,擁有豐富的帶隊經驗與棒球知識,這些功績絕對無庸置疑,他也確實是臺灣球界最有能力的教練之一。以他的資深程度,當然也比較難改掉自己的帶兵習慣,就像野村、落合或王貞治,確實也都是有一套的傳統指導者。但日本棒球的改變終究不是由他們發起,而是吉井理人、中嶋聰這些新銳教練,又或者資歷比較特殊,學者氣息重的慄山英樹等等。因此,臺灣能不能像日本一樣,出現一批觀念夠跟上世界潮流,實務面上也確實掌握帶隊技能的教練,或許會是臺灣棒球往後還能進步多少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