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永野芽鬱失去五感,換一場重生的奇蹟:《因為你把心給了我》

用你的心,換一場「重生」的奇蹟,對象是妳最愛的人——你願意嗎?

由永野芽鬱、山田裕貴攜手演出的奇幻愛情劇《因爲你把心給了我》,虐心又催淚的劇情獲得好評,再加上由宇多田光親自爲故事打造的主題曲,更讓觀衆彷彿身處在情境之中,是一部帶點奇幻卻又殘酷的末日愛情物語。

(圖/friDay 影音提供)

編劇巧妙利用了兩位演員的特性,讓這出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更加具有戲劇張力;同時,從劇情設定中,也見證了永野芽鬱在表演上的韌性。從畫面的色調、美術設計上,也給人一種如同《最愛》的昭和美感。

一場遊移 10 年卻忠貞的情感、即使會失去一切卻在所不惜的決定,兩人到最後,會走上什麼樣的終點呢?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情

一個雨、一個太陽的組合,讓兩人的世界開始有了交集。

如同動漫《只想告訴你》的設定,主角逢原雨(永野芽鬱 飾)因爲個性陰沉,再加上日文名字中的「雨」字,屢遭同學嘲笑;朝野太陽(山田裕貴 飾)的開朗性格,在校園中相當活躍。兩個看似身處在不同世界的人,卻在一連串的機緣下產生情愫,甚至產生戀愛情感。

「雨,是被這個世界所需要的。」

(圖/friDay 影音提供)

太陽的一席話,讓長期沒有自信的雨得到救贖,兩人也在心中逐漸認同彼此,不過,這場含苞待放的校園純戀,卻在畢業後戛然而止。

兩人再次相遇已是 10 年後的家鄉長崎,看似有機會復燃的情感,卻又因爲一場車禍,讓兩人的距離在生死之間徘徊——此時,引路人帶來了「能夠讓太陽恢復健康」的奇蹟,不過代價是:逢原雨必須獻上他的心,未來三個月內將逐漸失去五感。

《因爲你把心給了我》在第一集前段做了許多情感上的鋪陳,嘗試想讓觀衆進入狀況,可惜在情節張力上略顯不足,許多橋段也是一看即知後續發展的老套路。編劇宇山佳佑看似想要複製《最愛》的結構,但在純愛戲碼的火侯卻不夠,也讓最終的「奇蹟交易」讓人感覺動機不足,是這齣劇黯然失色之處。

不過,故事在引路人出現後來到最高潮,以「失去五感」作爲交換條件的奇幻設定,也相當有趣且吸睛;雨在答應獻出「心」之後,跟太陽又要如何跨越困難,在這段時間訴盡對彼此的情感?

(圖/friDay 影音提供)

我認爲,這齣劇不只是爲了對方而獻出五感的虐心與殘酷,更讓人感到絕望的,是在生活中、乃至於彼此之間的擦身而過。

從一開始學生時期的心意相投,彼此卻沒有開花結果,到「奇蹟」出現後,曾經想要成爲甜點師的雨,因爲失去了味覺,夢想也完全化作泡影;與她相依爲命的祖母,因爲罹患絕症撒手人寰。

無緣看到太陽爲她而做的煙火、也無法聽到太陽對他說的最後一段話,失去五感並不只是感官上的阻絕,更代表了彼此的心意從此無法再互通。兩人最遠的距離並非生與死,而是我們同在一個空間,你卻完全無法透過任何感官感受到我。

這場名爲奇蹟的試煉,不只考驗着雨,更讓太陽受盡了自責與愛人逐漸消逝的折磨。

在最後的感官——聽覺消失之後,雨完全失去了任何感知。引路人給了太陽兩個選擇:收下她的心,便能安穩終老;亦或是退回她的心,隔日就會死去。

(圖/friDay 影音提供)

「你願意收下他的心嗎?」這是這場奇蹟的最後一個階段。最後的結局看似重回了原點,不過在這三個月之間,彼此能夠參透 10 年來對方的心意,甚至彌補彼此人生路以來的各種缺憾,或許這也是他們的人生中「最精彩的 10 秒」。雨和太陽利用最後的時間填補過去的空白,某方面而言,他們也早已把彼此的心給了對方。

這是由富士電視臺的奇幻愛情之作,故事設定相當誘人,不只在女方與外婆親情的塑造上也很催淚,劇情後段逐漸失去感官的情節也相當虐心。不過,劇情的模式有點過於固定、細節也太過瑣碎,無法在前期就吸引觀衆眼球,是這齣劇的致命傷。

(圖/friDay 影音提供)

此外,有些故事橋段亦設計得過於制式,尤其是花火大會的塞車、下大雨、日劇跑,甚至拉了太陽的妹妹一起跑,雖不至於粗糙、但的確沒有什麼新意,也讓人好猜到情節的發展,看不出故事是否有精心經過設計。

《因爲你把心給了我》的看點確實在兩位演員身上,但其他角色的戲份跟劇情線也同樣重要。本劇並沒有相當細膩地描繪配角羣們的心境,不僅太陽的妹妹春陽(出口夏希 飾)的態度反覆、就連雨的母親霞美(真飛聖 飾)的定位也過於尷尬,望田司(白洲迅 飾)的情敵感也稍嫌不足,是較爲可惜之處。

片單/2024春季日劇18部大盤點:石原聰美、今田美櫻再出新戲,《高木同學》校園純愛真人化!

片單/2024 春季日劇必追清單:「獨活女子」來臺、山下智久救災?一窺 6 種超特殊題材!

專訪/「拍出這樣的 BL 電影,在日本是第一次」──專訪《自戀男神》導演東海林毅

關於我

六六 LiuLiu

本名宋思彤,踏入研究領域的 24 歲,曾任《換日線》校園大使。喜歡記錄生活、醉心於影像敘事,最近還迷戀日劇。期許自己用有溫度的筆觸,寫下身邊動人心絃的故事。劇評、議題探討、時事延伸話題,更多面向的我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