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行道「1設計」一票人贊安全 臺灣不裝反倒拆光了

有網友表示,日本人行道常見加設圍欄,好奇台灣怎麼不跟進,釣出資深鄉民解答。(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臺灣交通事故多,行人路權不彰,一名網友認爲日本許多人行道都會加設圍欄,減少車輛違規臨停的問題,好奇台灣怎麼沒有這種設計,結果釣出資深鄉民解釋,以前80、90年代臺北街頭有很多圍欄,但目的是爲了阻擋行人任意穿越馬路。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板發文分享,觀察到日本的街道,常常會在人行道加設圍欄,但在臺灣好像幾乎沒看過這種設計,認爲加設圍欄可以降低車輛違停機率,成本也不會太高,好奇「爲什麼臺灣不加做人行道圍欄嗎?」

貼文引起熱議,「臺灣就不管行人的啊」、「不能違停會很不方便」、「不符臺灣人便宜行事的作風」、「首先...要先有人行道」、「機車不方便,沒有選票」、「計程車業者表示:」、「臺灣會變成停在車道上」、「臺灣的玩法,應該會有店家自己開洞」、「一堆人從穿越欄杆跌下來都申請國賠」、「因爲太多刁民會罵你妨礙做生意」、「臺灣交通就這麼神奇,有效的不會做,不然就是一下就被罵到縮回去」。

也有人回憶起幾十年前臺灣人行道其實有裝設圍欄,「80年代高雄有過,都拆光光了」、「以前雙北有,後來拆光了」、「以前羅斯福路很多,還會立請勿攀爬欄杆的警告牌」、「以前都有,後來因爲很多車禍變成穿心箭就拆光了」。

一名資深鄉民則迴文指出,老國片都會拍到臺北街頭有一大堆圍欄,主要的目的不是防止違停,而是防止行人任意穿越車道過馬路,「後來陳水扁選上臺北市長之後,張景森擔任都發局長,提出行人至上主義,這種人行道圍欄大量被拆除,很多有人行天橋與地下道的十字路口也拆除圍欄,畫上斑馬線,久而久之天橋與地下道就沒有人走了,然後拆除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