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間組織傳承老字號歷史文化

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稱,即使是曾長年引領地區經濟發展的企業,一旦迎來關張的那一刻,其經營資料也會散失或被丟棄。以當地居民爲主體推進保存是一個辦法。

日本稻岡工業是一家老牌毛巾製造商,是由經營木棉批發業務的稻岡家於1891年成立的,並逐漸成長爲日本代表性企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競爭力不敵亞洲其他國家的低價產品,該企業經營業績不斷惡化,2012年宣告破產。約2.6萬份資料遺留下來,包括賬簿、工資臺賬、出勤表、通信文書等。

爲了將這些講述地區經濟史的珍貴記錄保存下來,在當地負責編輯歷史民俗志的吉田文惠(音)等人採取行動。吉田等人在2014年以市民志願者的身份成立了“稻岡工業株式會社文書保存會”(以下簡稱“保存會”),着手整理沉睡於倉庫裡的資料。

保存會成員約有100人,身份多樣,包括稻岡工業原相關人士、當地其他企業前員工、鄉土歷史學家、家庭主婦等。

保存會成員每月兩次在週日集合,推進資料整理和保存工作。從倉庫架上一點點取出資料,簡潔地記錄內容,整理編號以製作目錄並拍照,用中性紙信封進行分類保存。已酸化的紙張如果得不到謹慎處理,則可能變成碎片。遇到紙張酸化較嚴重的情況,保存會單次活動甚至無法完成一個紙箱的資料整理。保存會在10年內完成了6000份資料的整理工作,大概還有兩萬份資料等待整理,可謂任重道遠。

報道稱,保存會辛辛苦苦整理出來的資料可供研究人員加以利用,由此發現歷史文化此前不爲人知的一面。這是令人喜悅的又一點。

據曾翻閱日俄戰爭後出勤簿的日本龍谷大學教授佐佐木淳介紹,紡織女工勞動方式靈活,可以根據家務等情況進行選擇,令人意外地從當時的職場環境中發現企業對勞資關係的重視。此外還發現,從大正時代前半期開始,除戰爭時期外,員工每年都去寶冢歌舞劇團看戲、到京都和奈良的知名景點遊玩。

報道稱,市民以“草根資料館”的形式推進保存資料,這種行動在日本全國範圍內也很少見。日本東洋大學講師渡邊千尋將這種模式命名爲“稻岡模式”。希望可以跨越“確保資料保存場所”“籌集資金”“成員可持續增加”這三座大山,將活動傳承給下一代。(編譯/馬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