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今起排放核廢水 國民黨醫委會批自私:應以實際行動表達抗議

國民黨醫療委員會主委蔡明忠。(蔡明忠提供)

日本政府今起將福島核廢水排放至太平洋,外界多有批評。國民黨醫療委員會主委蔡明忠表示,即便日本政客安撫稱稀釋後的污水安全無虞,但從科學角度觀察,還洋生物鏈仍會受到破壞,應變時間已然不多,核廢水可能一年內就會抵達臺灣,我國政府應做最壞打算,並用實際行動表達抗議。

蔡明忠說,周邊國家對於日本政府強行啓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將一己私利凌駕於全人類長遠福祉之上,均認其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尤其把處理過的含氚核廢水排入海中,相當於530座奧運標準泳池的核廢水。如此持續排放30年,不僅福島當地漁民大力反對,臺灣靠捕魚維生的漁民也憂心忡忡,多數民衆認爲,接下來海鮮食品恐怕會受到核廢料污染。

蔡明忠表示,即便日本政客口口聲聲安撫說稀釋後的污水是安全無虞,但就連日本民衆都普遍質疑,日政府從沒有對長達30年的污染物,做過可能影響海洋的科學研究,如何僅憑一句話,就讓大自然與無數的海洋生物蒙受「人類對自然生態的最大惡意」。更何況氚是一種氫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來製造核子武器。

蔡明忠說,據媒體報導,我國中央氣象局透過「歷史擴散分析」,以電腦模擬含氚核廢水在周遭海域的擴散情形,發現核廢水主要會隨黑潮延伸流、北太平洋流往東太平洋和美國西岸傳輸,過程中會有少部份往南傳送,再隨着北赤道洋流、黑潮影響臺灣周遭海域,預計在福島核廢水排放後一到兩年到達臺灣附近海域,並在四年後達到氚濃度最大值。

蔡明忠強調,國民黨醫委會基於對民衆健康與生態保育的立場提出警示,無論日本政府再如何美化核廢水,但從科學的角度觀察,經過長時間的排放積累,海洋生物爲持續吸收輻射,整個海洋的生物鏈必然會受到破壞。即便不直接食用海洋產出的食物,透過食物鏈的層層傳遞,人類終究逃不過這「無窮惡意的循環」,日本漁民不斷抗議,並認爲一旦海洋生態受到破壞,就不可能再行補救的怒吼,足見這禍延人類世代子孫的無良行徑,會造成多大的生態浩劫。

蔡明忠說,更擔憂的是,目前留給臺灣政府應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媒體報導,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朝榮則從實際觀測發現,污染物在海洋移動速度會比預期更快,福島核廢水可能在一年內就會抵達臺灣。

蔡明忠呼籲中央政府,面對日本政客的惡意,應該用實際的行動表達抗議,並以最嚴格的標準,去檢視日本銷臺產品,日本向來對臺貿易順差,臺灣政府不需要看日本臉色,更不該低聲下氣,應該以捍衛民衆健康,爲最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