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改裝兩棲登陸艦爲輕航母

日本「出雲號」護衛艦。(取自日本海上自衛隊官網)

美陸兩大強權視航母爲重要戰略工具,投入龐大人力物力發展,日韓也非省油的燈,改裝擁有全通式甲板的兩棲登陸艦,搭配可垂直起降的F-35B戰機,打造自己的輕航母。

日本是最早將航空母艦投入實戰的國家,包括侵華戰爭與隨後的太平洋戰爭,日本航空母艦的作戰歷史可謂是轟轟烈烈。當然,這些爭議的過往,隨着日本的戰敗而被徹底封印,戰後日本明確被限制軍備。

然而大約在1990年代後期,日本開始致力建造「全通式甲板」的中大型軍艦,首個實驗作品是「大隅級」戰車登陸艦,它有着寬闊的甲板可以停放直升機,也能運輸車輛。只是它的上層結構仍然龐大,離直升機母艦還有一段距離。

到了2009年「日向級」問世之後,就已是相當全面的直升機母艦,它可以攜帶18架直升機,執行運輸與反潛任務。不過日向級的排水量爲2萬噸,擔任航空母艦仍小了一些。

第三代的「出雲級」於2015年完成,排水量3萬噸,規模跟義大利海軍的加富爾號輕型航空母艦、澳洲皇家海軍的坎培拉級兩棲突擊艦相當,正式踏入輕型航空母艦的領域,只是在服役的初期,還欠缺合適的艦載機。

2018年之後,日本決定購買F-35B垂直起降型戰機,其目的就昭然若揭,必然就是出雲級的艦載戰機。果不其然,2020年,日本通過防衛預算,將改裝出雲號的甲板耐熱能力與升降機載重能力,使其能搭載F-35B。

工程在2021年完成,10月3日,駐日美軍的兩架F-35B試降在出雲號甲板上,證明它已是合格的輕型航空母艦,可望搭載10架F-35B。日本訂購42架F-35B,足夠出雲、伊勢兩艘軍艦搭載。

另一方面,在MV-22傾轉旋翼機問世之後,輕型航空母艦將有合適的輔助飛機,這種可垂直起飛的多用途運輸機,具有極大的改造潛力,除運輸之外,它也能改造成空中加油機KV-22,將可大幅增加戰機的滯空時間與作戰距離。甚至還有傳聞指出,在機身上方安裝預警雷達,成爲EV-22空中預警機的計劃也在考量當中,這些新式飛機與新的科技應用,確實將使輕型航空母艦的綜合能力,達到大型航空母艦的一半左右。

韓國雖然與日本相似,都是美國重點的駐防對象,但是韓國仍然記得日本過去在韓國的歷史罪行,因此除了防衛北韓以外,也不放下對日本的警戒。基於「日本有,韓國也要有」的前題,獨島級兩棲攻擊艦因而出現。刻意以韓日關係中,雙方有激烈爭議的獨島,作爲此型軍艦的名字,也顯示對於爭議領土的軍事和政治決心。不過,獨島級並非韓國的航空母艦計劃,該艦排水量大約2萬噸,其規模與日本海自的日向級差不多,顯然無法搭載F-35B。

這不意味着韓國沒有航母夢,2020年韓國海事裝備展上,展出了CVX航空母艦的計劃,提出了好幾種概念圖,有些是雙艦島設計,有些是平直甲板,顯然尚未決定。最該型艦的排水量達到4萬噸,與法國戴高樂號接近,已屬於中型航空母艦。搭載的戰機也不限於F-35B,也可能採用韓國國產的KF-21,可謂雄心不小。

不過,它的計劃還未確定,最近的消息指出,鑑於輕型航母易遭超音速飛彈攻擊, 韓國明年不編列CVX的建造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