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臺打假球

(圖/取自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臉書)

立場偏右的日本戰略研究論壇(JFSS)罕見邀請我方國防智庫參加「臺海危機」兵推,對臺釋出交流的潛臺詞,似乎有意延續安倍時代「臺灣有事、日本有事」的論調。但仔細觀察日本對臺的實質軍事援助卻極爲保守,動輒以外交辭令閃爍規避,讓當局對日「合作抗中」的誠意大打折扣。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日甚至表示希望能親自訪問中國大陸,稱有必要通過反覆對話與相互努力,構築具有建設性且穩定的中日關係。儘管這可能是岸田的試探性論述,但可明顯看出日本官方抗中的意識形態,已明顯不如安倍時代鮮明,因而藉由民間智庫來試探兩岸的空氣。

美日合作演練應對「臺灣有事」的軍事應變已達1年,但日本基於國內反戰民意,始終不願意正面承諾支援臺灣。與那國島距離宜蘭最近僅111公里,而日本約有5.4萬名美軍駐守,多數駐紮在沖繩,與臺灣近在咫尺,日本航空自衛隊主要以那霸作爲攔截中共軍機的基地,多年來的「防衛計劃大綱」始終未將我國空軍納入聯合訓練、假想攻防的計劃。

空中自衛隊去年和印度、德國舉行聯合演習,今年又和法國聯演,對國軍卻置若罔聞,可見日本對臺灣「打假球」的動作,其實仍是出自於昔日殖民時代優先防衛日本的心態使然,讓「臺灣有事」的僞命題當成「日本有事」的擋箭牌。

從國際地緣政治的角度觀之,由於東亞戰略格局改變,日本防務範圍也隨之擴大,原本所欠缺的空對空作戰能力也必須被加強,於是乃以三菱自制的中程飛彈配屬部隊,使自衛隊在執行超音速對海面打擊之外,還能補充局部制空任務。

近年日本的老牌政客試圖將臺灣拉進日本的安全環境佈局中,但其先進的裝備技術卻也不願適度放寬對臺灣輸出,尤其正當臺灣致力發展下一代戰機和潛艦之際,如能有日本技術的協助,必能達到研發加速之效,但日本始終三緘其口。

日本雖然曾經向澳洲推銷蒼龍級潛艦未果,但是仍然積極向印度推銷US-2水上飛艇,向紐西蘭推銷P-1噴射定翼反潛機,東京力圖在亞太與美國爭取軍備市場的動機甚爲鮮明,而傳統安全範疇的防務合作和區域聯防,是最能考驗友好鄰國關係的試金石,日本製造的武器系統是否會增快亞洲「小北約」的成形,甚至連帶提高臺海周邊防務的安全係數,仍屬未定,值得繼續深入觀察。

(作者爲前空軍中將副司令、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