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髖關節提升續航力 走路不再卡卡

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呼籲民衆及早治療,避免髖關節磨損。(楊舒婷攝)

現已有維他命E加入關節墊片的技術,能夠提升墊片的抗氧化、耐磨能力,搭配3D列印髖臼杯,增加骨頭間的結合度。在多重進步的技術下讓患者的人工髖關節提升10至20年以上的續航力。(楊舒婷攝)

許多民衆會因髖關節受損導致走路卡卡,或是大腿外側和臀部有痠痛感,有多數民衆因對換髖手術不瞭解或害怕2次手術,導致延誤治療,讓另一側的髖關節磨損。寶建醫療社團法人寶建醫院院長李炫升提醒,現代的換髖手術成熟,人工髖關節的材質也進步許多,有效延長人工髖關節的續航力,呼籲民衆應及時就醫。

根據臺灣健保署統計,每年平均有2萬人因退化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骨折等因素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但門診中有逾5成民衆因害怕經歷2次手術或擔心復原期長,拖延治療,平常因髖關節疼痛導致行走施力不當,反而造成另一側髖關節磨損嚴重。

50多歲的張姓男子爲上班族,因步行時疼痛影響工作而就醫,經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診斷爲退化性關節炎,需進行換髖手術,但張男害怕過早換髖關節日後還得經歷2次手術,因此拖延了10年多,直到退休後才願意進行手術,但另一邊的髖關節也因爲長年承受壓力而加速損壞,導致2側髖關節都得進行置換手術。

根據歐洲統計報告指出,置換人工髖關節後,需2次開刀的主因有3種,包括墊片磨損、髖臼杯鬆脫以及髖關節脫臼。陳崇桓說明,患者如忍痛拖延手術,讓退化的髖關節持續磨損,骨頭將越磨越少,增加手術困難度並影響術後成效。患者若因疼痛而避免使用患部行走時,除了加速另一側的磨損,也會讓患側肌肉萎縮無力,導致未來術後增加脫臼機率。

李炫升表示,臺灣置換人工關節手術現已非常純熟,成功率高達99%,在手術技術純熟的情況下,主要影響髖關節長期使用的關鍵在於材質是否耐磨抗氧化、以及能否與患者本身的骨頭緊密結合。現在已有維他命E加入關節墊片的技術,能夠提升墊片的抗氧化、耐磨能力,且搭配3D列印髖臼杯,增加骨頭間的結合度。在多重進步的技術下讓患者的人工髖關節提升10至20年以上的續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