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窄、建築老…桃園舊城區改造 景福宮拚2年重生

桃園信仰中心景福宮近年面臨人行空間不足、周邊建築老舊、陳年招牌有礙觀瞻等問題,市府預計花2年時間整體改善,讓老城重現昔日繁華。記者朱冠諭/攝影

桃園推動舊城再生,首波以信仰中心景福宮爲核心,今年將同時進行人行空間和店家立面改善工程,後續再擴展到桃園區中正路、東門溪、中壢中正公園、仁海宮等地。當地商圈和民代樂觀其成,也呼籲市府儘速訂出具體時程,讓老城重現昔日繁華。

桃園和中壢2箇舊城區市容亟待翻轉,市府「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陸續推出老城區改善計劃,其中,景福宮爲桃園市區最早開發地區,近年面臨人行空間不足、周邊建築老舊、陳年招牌有礙觀瞻等問題。

市府都發局規畫今年拓寬景福宮左右兩側店家前的人行空間,從現況70至80公分的寬度,拓寬至2至3.5公尺,另廟前中山路與中正路口縮短行人穿越馬路距離,並移除阻礙通行的電箱、電杆,計劃獲內政部2400萬元補助,預計年底完工。

都發局也預計2025年8月前,陸續完成景福宮兩側店家立面修繕,包括招牌、建築物外牆、管線清理等工程,只要是景福宮周邊合法建築物,有修繕意願且完成自主整合者,市府將全額補助。

市長張善政今到場現勘,強調今年底一定會完成「行」的安全,再陸續協助附近店家拉皮,未來桃園將無新舊城區差別。

博愛商圈理事長蘇美樺指出,景福宮人潮與26年前差距甚遠,儘管廟方推動不少活動吸引香客慕名前來,但人行道窄小、騎樓高低差大等結構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對市府願意重視改造拭目以待,相關單位也需更努力加速期程。

議員黃瓊慧肯定市府做法,也呼籲拉皮工程完工後,文化局應進駐,輔導景福宮周邊店面變成環形設計聚落,並串聯老城區景點,以跨局處力量推廣整合。

都發局長江南志表示,改造計劃遇到最大困難,多爲增加人行空間後壓縮路幅,市府即早從去年9月召開說明會,相關規畫已獲當地高度共識,相信推動進度可快速推進,另包括桃園中正路舊街、東門溪城市綠廊、中壢中正公園、中壢仁海宮周邊街區改善等4個計劃也規畫中,目前正蒐集意見、着手細部規畫,後續將積極爭取中央補助,加速推動。

桃園信仰中心景福宮近年面臨人行空間不足、周邊建築老舊、陳年招牌有礙觀瞻等問題,市府預計花2年時間整體改善,讓老城重現昔日繁華。記者朱冠諭/攝影

桃園信仰中心景福宮近年面臨人行空間不足、周邊建築老舊、陳年招牌有礙觀瞻等問題,市府預計花2年時間整體改善,讓老城重現昔日繁華。圖爲市長張善政今到場現勘。記者朱冠諭/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