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開放辦學要“風向標”更需“路線圖”

30萬名左右大學生跨校修讀1000門左右精品課程;組織500左右名高水平教師高校開展互聘任教活動;聯合共建校地校企研究院50個左右……不久前,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以下簡稱三省一區教育廳聯合印發文件,計劃在學生聯合培養、教師互聘、協同創新、國際交流方面加強合作着力構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對於跨校選課,許多人並不陌生。近些年,秉承開放辦教育理念,不少學校達成合作協議,相互開放部分課程,通過學分互認等形式打破了校際圍牆;以“慕課”等爲代表的在線開放教育平臺集納了許多高校的優質課程,技術的賦能,進一步打破了知識圍牆。這些探索和嘗試,推動了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增進了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此外,三省一區中的遼寧省近年來在省內高校間推行開放辦學,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此次三省一區聯合開放辦學,很大程度上是對開門辦教育、開放辦教育探索的一次拓展和升級,既有較豐富的經驗借鑑,也有一定的技術支撐。

也要看到,從加強學生聯合培養,到推動教師互聘互認,從推進協調創新,到促進國際交流,三省一區開放辦學,開放的不僅是課業資源,共享的不僅是師資力量。以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爲重點,以深度協同和全面合作爲抓手,三省一區合作辦學是對辦學關係的一次新探索,有望織就一張覆蓋範圍更大、輻射範圍更廣的教育資源網。

實際上,現代高等教育就是一個不斷走向開放的過程。從加大國際交流合作,到本土高校開放共享,從面向社會需求開放辦學,到引進社會資源合作辦學,教育不斷突破校門國門的限制,也不斷打破學與用壁壘,提升着現代教育的開放化水平。三省一區創新體制機制,深入推動校際、校所、校地、校企合作,可以說是順勢而爲、恰逢其時。

更要看到,教育具有顯著的溢出效應四地高校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不僅能爲四地學子提供更豐富的選擇、更開拓的視野,爲廣大教師提供更廣闊的舞臺流動空間,也必將激發出“1+1+1+1>4”的效果,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和科技支撐。從這個意義上,三省一區合作辦學,既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益嘗試,也將爲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教育的力量。

當然,推動開放辦學,需要“風向標”,更需要“路線圖”。以學生聯合培養爲例,開放辦學若不能成功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則開放合作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就拿曾火熱一時的跨校選課來說,由於跨校上課不方便、不同高校間課程雷同、學分溝通困難等種種原因,許多課程最終參與者寥寥。學校的根本使命在於人才培養,就此而言,推動多地開放合作辦學,一定要緊緊扭住人才培養這個“牛鼻子”,以學生需求和訴求爲導向,讓工作落到實處,避免“叫好不叫座”現象,更要避免流於形式、浮於表面。

三省一區跨省跨校的開放辦學千頭萬緒,不僅牽涉四地教育機構,也牽涉四地教育部門;不僅指向外部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也指向內部的體制機制改革。這就要求四地和各高校間要超前謀劃、統籌部署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不僅要在課程研發、科研協同、平臺共建上下功夫,打造有“含金量”、有特色的課程和項目,也要從體制機制方面做好溝通協調,爲合作辦學提供堅實的制度支撐。惟其如此,才能以開放辦學模式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爲區域發展注入人才“活水”,爲全國高校的開放辦學提供有益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