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別讓“三無”成爲網紅食品的標籤

孟 哲

蠟瓶糖,這種“嚼一嚼,吸一吸,再吐出來”的新奇糖製品,因其獨特的造型和口感,在中小學生羣體中迅速走紅。

據媒體報道,許多蠟瓶糖大多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無生產廠家,是典型的“三無”產品。更有甚者,一些標榜“純手工”製作的商家,實際上並不具備食品安全生產的相關資質。蠟瓶糖背後隱藏的網紅食品安全風險,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自今年9月以來,雲南、江西、河南、甘肅等多地市場監管部門開展針對蠟瓶糖的專項整治。

網紅食品層出不窮。從自制私房美味、自家釀造的果酒,到美容靚湯、食補偏方,花樣繁多。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卻是接連不斷的食品安全問題。有的網紅食品存在農藥殘留超標、重金屬污染,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有的網紅食品出自小作坊,質量堪憂;有的網紅食品噱頭十足,卻置食品安全與營養價值於不顧。網紅食品安全隱患頻現,已成爲食品安全的“重災區”。

衆所周知,網紅食品的走紅,離不開社交平臺和第三方平臺的推動,並通過熟人關係、口碑傳播等方式迅速擴散。但在“口口相傳”的背後,生產者、經營者的真實身份卻往往難以查證。成年人可以通過查看生產廠家、配方、生產許可證等信息來判斷食品是否合格。但未成年羣體由於缺乏食品安全意識,難以分辨食品質量,因此更容易受到不合格食品的侵害。

必須看到,面對網紅食品頻繁上新和快速迭代,監管部門面臨着巨大挑戰。許多網紅食品屬於個人或者小作坊生產,在監管上會遇到發現難等問題。一方面,監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結合常規監督與隨機抽查的方式,嚴防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另一方面,監管部門應積極督促平臺加強自律、暢通舉報投訴通道、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賦能食品安全監管。同時,依法對違規商家進行嚴肅處理和處罰,以形成震懾效應。

作爲網紅食品的主要銷售渠道,電商平臺對商家的准入審覈和日常監管存在明顯不足。部分平臺對商家的資質審覈只是走走過場,對違規操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而間接助長了不合格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平臺應通過上架前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把好安全關,併爲不具備安全檢測能力的商家提供檢測協助。對於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爲,平臺應及時作出處罰或下架處理。

此外,消費者也應增強食品安全意識,培養辨別食品質量的能力,避免盲目跟風,追逐網紅食品。尤其是家長需積極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網紅食品,盡到監護責任。

食品安全無小事。對於“三無”網紅食品,需要注重源頭的預防和過程中的管理。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構建起一個安全、健康的食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