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面具”被玩壞!有人用來行竊,還能騙過刷臉支付?|第2眼

“人臉面具”這麼“玄幻”的東西,以前感覺只會在電影和小說中出現,最近竟然有人真的用來幹“狠活”,戴着“人臉面具”易容盜竊!

羊城晚報記者今天在部分社交平臺上搜索“人臉面具”“仿真面具”等關鍵詞,發現不少“換臉”視頻均有着很高關注度。

這些“人臉面具”有多逼真?你的錢包有沒有可能被壞人用假臉盜刷?“人臉面具”製售市場情況如何?是否存在法律風險?

▍犯罪分子利用“人臉面具”易容已有多起典型案例

2024年3月6日凌晨2時許,上海閔行警方接到某小區多戶居民報警稱家中被盜,被盜物品價值10萬餘元。

警方調閱公共視頻發現,前一晚有一名身着黑色外套、戴着口罩的老年男子進入過小區,但未發現他離開小區的畫面。根據其他線索,警方發現有作案前科的男子通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但奇怪的是,資料顯示通某僅40歲出頭,與視頻畫面中的男子外貌特徵完全不符。

警方將通某抓獲後,通某交代,爲了盜取財物,他特地從網上購買了老年硅膠影視面具進行“換臉”僞裝,沒想到機關算盡,民警還是第二天就找到了他。

“人臉面具”不僅能讓犯罪嫌疑人從青年“變老年”,也能從老年“變青年”!

2023年10月12日7時許,河南省淅川縣警方接到羣衆報警稱所經營的門店被撬,近3萬元現金被盜。接到報警後,民警迅速趕到現場進行處置,經調取門店視頻,民警發現當日凌晨一名身着迷彩衣的男子在被害人店內實施了盜竊。

從視頻中判斷行竊者面龐圓潤,影像年齡大約在30歲,民警隨即調取現場及周邊路段視頻進行分析研判,發現一男子所駕老年代步車中,放有與嫌疑人行竊時一樣的迷彩衣,但該男子臉龐較瘦,年齡在50歲左右,與盜竊現場視頻中的嫌疑人體貌特徵大相徑庭。

2023年10月17日,經循線追蹤,民警在西峽縣吳某家中將其抓獲,並在其家中繳獲作案時所戴的“人臉面具”與其他作案工具以及贓物。

下面這個就是充滿“科技與狠活兒”的“人臉面具”。

大量證據面前,吳某承認了入室盜竊的犯罪事實,並承認購買乳膠“人臉面具”僞裝作案。

多地警方提醒,以“人臉面具”僞裝成新面孔實施犯罪,正成爲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

▍“換臉”視頻在社交平臺成“爆款”據稱有假臉可騙過刷臉支付

7月2日,羊城晚報記者在一些社交平臺上以“人臉面具”“仿真面具”爲關鍵詞搜索,發現一些“換臉”視頻已成爆款。

一些網友熱評表示,感覺這種面具不僅可以用作影視道具、漫展cos等,還可以幫助因燒傷等毀容的人。

有的網友調侃:“獲取馬某的臉部模型,再做出來是不是就可以買買買了?”

更多網友表達了擔憂:“這將給犯罪分子提供完美隱藏,太恐怖了。”“售賣請實名制,否則被壞人買了作案無法想象。”“假面具+AI換臉會是怎樣?”

實際上,據部分博主此前介紹,確有假臉騙過了刷臉支付!

2023年8月23日,博主“荒蛋製造局”在B站發佈了題爲《10萬元再現碟中諜人臉面具,攻擊手機人臉識別系統》等系列視頻,單期播放量均超過50萬,第二期驗證用人臉面具能否刷臉支付的視頻,播放量更是超過100萬。

“荒蛋製造局”主創布萊恩等人接受極目新聞採訪時表示,他們用製作的人臉面具,解鎖小米13pro、華爲p60 pro等手機的鎖屏和人臉支付,以及公司的門禁系統,更是在超市的刷臉支付機器上成功消費。他們前後花了兩個月時間才完成實驗,並解鎖成功。

法治日報記者在多個電商平臺以“人皮面具”爲關鍵詞搜索發現,該詞語已被系統屏蔽,顯示“沒有找到相關商品”。但更換關鍵詞比如“硅膠面具”,就能看到不少商家,所售產品包括“面具成人全臉硅膠頭套”“易容真人換臉皮人皮面具”“老年硅膠面具人臉全臉”等,價格在幾元至幾萬元不等。

這些硅膠人臉面具類產品不但種類繁多,而且設計各異。一些商家推出明星面容仿真面罩,聲稱可以高度還原明星的面部特徵,效果逼真;一些商家提供現有的模型頭套,價格高達3000元;還有商家宣稱可提供面具、頭套“私人定製”服務,核心賣點即“超逼真”“仿真定製”,價格根據面具複雜度和精細度而定,約3000元至2.5萬元,從下單到製作完成大約需要1個月時間。

上海某影視道具製作公司報價1.5萬元,聲稱可以製作與本人相似的頭套。“能還原本人的90%”,該公司老闆稱。

問及定製服務需要提供哪些信息時,有商家這樣迴應:“如果能找到3D掃描,就可以將電腦掃描尺寸發給我們。如果沒有,就提供照片、頭、五官的尺寸和360度人臉照片。”

這意味着,顧客只需提供照片,或通過3D掃描技術獲取人臉圖像和360度人臉照片,商家就能根據這些信息製作出一張人臉面具。

記者諮詢了六家售賣此類面具的商家:是否需要提供個人信息?對方一致回覆“不需要”,並且都沒有詢問記者購買面具的目的和用途。

▍如何防範“人臉面具”被用於非法目的?專家這樣建議

廈門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副教授劉炯指出,“定製人臉面具這一行爲,其合法性並非一概而論,而是取決於具體的用途和場景。”

他指出,在多數情況下,公衆購買人臉面具的初衷可能是爲了滿足其個性化需求或特殊場合使用,但當這一行爲被用於非法目的時,比如詐騙、侵犯他人隱私等,性質就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因此,不能簡單地將這一業務視爲全面非法,而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孟強介紹,如果人臉面具是模仿特定人的面部特徵而製作,就可能屬於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而製作、使用、公開他人的肖像。此類面具的使用可能導致他人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因此未經允許使用此類人臉面具的行爲人,應當承擔名譽權侵權的民事責任。

“電商平臺經營者和商家不得侵犯消費者權益或違反市場管理規定,售賣人臉面具的行爲如果對特定人的個人信息、肖像權等人格權構成侵害,或違反網絡交易安全相關規定,則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對商家進行警告、罰款、責令停業整頓等。”孟強說。

他提出,如果售賣的人臉面具被用於非法目的,比如從事詐騙、盜竊身份信息、侵犯個人隱私等犯罪活動,有可能屬於參與或幫助實施犯罪行爲的共犯,從而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人臉面具可能成爲一個上下游犯罪的工具,上游負責收集人臉等生物信息,下游或涉及後續使用,比如用於詐騙、盜竊等,這樣一來,商家的售賣行爲突破了刑法的技術中立原則,可能構成提供犯罪工具的罪名。”劉炯建議,在定製人臉面具時,應當要求業務提供者進行嚴格的身份驗證和用途審查。對於高度逼真的面具,應當在公安部門進行備案和審覈。

(資料來源:法治日報、新聞夜航、極目新聞、新民晚報、齊魯晚報、九派新聞、網友評論等)

文 記者 陳詩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