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倍增 臺積海外設廠挑戰多

美國總統拜登(左二)蒞臨臺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參觀廠區。(摘自美國總統拜登推特)

臺積電最近風雨不少,不僅是臺積電亞利桑那廠依照晶片法案申請補助,面臨美方對買回公司股票等重重限制外,最近還遭前總統川普嗆聲「搶走美國所有半導體工作」,要求執政當局阻止此事發生。另外預計在德國德勒斯登設的新廠,則有當地人力成本過高的隱憂,難題不小。

還好臺積今年要完工的日本熊本12吋晶圓廠,雜音就比較少,頂多就是時薪高達690元,讓當地民衆憂心衝擊就業市場。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紐約時報》專訪,針對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AZ廠)透露進展緩慢,已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議,除了《晶片法案》中520億美元補貼外,美方還需提供激勵措施,「否則該計劃很快將碰到瓶頸,臺積電目前還想不到解決辦法」;分析師表示,美國上到半導體主管、工程師,下到建築工人,不僅人力成本貴,還叫不動,最尷尬的是頭洗一半、難以收拾,已預知未來結局了。

分析師指出,臺積電之所以能成爲半導體領頭羊,仰賴的是臺灣人「任勞任怨」的特質,隨Call隨到的文化,成功與時間競賽的高效率,造就了臺積電護國神山名號;廠房搬到了美國,人力成本比臺灣貴一倍,當地工會強勢作風、本地勞工優先任用,緊急事件半夜到公司根本是天方夜譚,臺積電一到美國全變了調。

分析師表示,臺積電赴美設廠,內部絕對要付出代價,臺灣去的工程師,領的薪水比美國人低,週末、半夜都可能要臨時來上班,未來將遭逢人員管理上的挑戰;另外,美國廠成本高昂,未來先進製程的晶片如何報價,以蘋果手機晶片爲例,要報美國廠的價格還是臺灣廠的價格?當蘋果討價還價時,如何向蘋果解釋兩者差價,也將是臺積電面臨的難題。

分析師透露,臺積電1996年曾赴華盛頓州設立8吋晶圓廠,當時的成本,包括人、文化、管理等都是問題,設廠夢想變噩夢,臺積電絕口不提,現在又重新面臨同樣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