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輸給了AI,這一次,事關蛋白質改造

人工智能(AI)再次超越了人類,這一次,是在改造蛋白質方面——

人類科學家可能耗費 6-12 個月才能完成的任務,AI 只需要幾周時間,且無需人類干預、反饋或主觀判斷。

這是一個能對蛋白質進行工程改造的、由 AI 驅動的全自動機器人——SAMPLE,由來自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研究團隊提出,是對無需人類干預的蛋白質設計和構建的一次概念驗證。

相關研究論文以“Self-driving laboratories to autonomously navigate the protein fitness landscape”爲題,已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的創刊號上。

研究團隊表示,SAMPLE 自動化並加速了科學發現過程,對蛋白質工程和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蛋白質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參與細胞活動的每一個進程。

蛋白質設計,能夠創造出具有特定功能和特性的新蛋白質,已廣泛應用於生物技術、化學和醫學等領域,比如:

儘管蛋白質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的應用潛力巨大,但創造一種具有改進或新功能的新型蛋白質,仍然是一個重複且費力的過程,人類科學家有時甚至需要耗費多年時間。

如今,AI 被用於自動化完成各行各業的工作,但由於生物性狀和實驗的複雜性,開發一個不休息、自動對蛋白質進行工程改造並能從產生的數據中學習的全自動系統,依然是一個難題。

據介紹,SAMPLE 由一個 AI 智能體驅動,可以學習蛋白質序列與功能之間的關係,設計新的蛋白質,並將這些蛋白質發送到一個完全自動化的機器人系統中,該系統實驗性地測試所設計的蛋白質,並提供反饋,從而提高 AI 智能體對系統的理解。

爲了測試該系統,研究人員使用 4 個 SAMPLE 智能體分別改造出了耐熱性更好的糖苷水解酶。儘管搜索行爲不同,每個 SAMPLE 智能體最終都能發現熱穩定性更好的酶,比最初的起始序列至少穩定 12°C。

研究團隊表示,SAMPLE 是一個通用的蛋白質工程平臺,可廣泛應用於生物工程和合成生物學領域。

儘管他們只展示了該系統在熱穩定性工程中的表現,但同樣的方法也可用於改造酶的活性、特異性,甚至創造自然界中未曾有過的化學反應。

與定向進化一樣,該系統不需要事先了解蛋白質結構或機理,而是採用一種無偏見的方法,研究序列變化如何影響功能。

然而,研究團隊也指出,爲新的蛋白質功能建立 SAMPLE 的最大障礙是所需的生化檢測。這項工作中使用的機器人系統只能使用微孔板閱讀器,因此需要基於比色或熒光的檢測方法。

原則上,更先進的分析儀器,如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或核磁共振光譜儀,可以集成到自動化系統中,從而擴大可設計的蛋白質功能類型。

另外,獲取資源延遲、機器人故障和系統宕機,也可能會影響該系統研發蛋白質的總耗時。

目前,研究團隊在 Strateos 雲實驗室上實施了完整的實驗流程,創造了一個經濟高效、易於使用的系統,可供其他合成生物學研究人員採納。

未來,諸如 SAMPLE 這樣的自主實驗室將徹底改變生物分子工程和合成生物學領域,使效率低下、耗時費力的蛋白質工程活動自動化,使得科研人員更加專注於重要的下游應用。

隨着深度學習、機器人自動化和高通量儀器的不斷髮展,用於科學發現的智能自動化系統將變得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