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AI企業可以做些什麼?|兩會·最希望

從ChatGPT到Sora,大模型所呈現出來的智慧涌現能力已經成爲社會焦點。在過去一年,大模型在越來越多的垂直場景落地,逐步展現出了改變產業形態和競爭格局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並強調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指出:與上一輪得益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熱潮相比,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爲一種新的生產工具,技能更全面,應用範圍更廣,它能取代部分腦力勞動,落地於各行各業,尤其是勞動力短缺的行業,轉化爲真正的生產力。

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而不斷取得進展的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爲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在張雲泉看來,“人工智能+”主要是基於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技術,實現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落地應用,從而提升產業自動化水平,降本增效,促使數字經濟再上新臺階。

如何加速大模型在產業端的落地、更高效合理地釋放技術價值始終是行業內的核心議題之一。德勤人工智能研究院所發佈的季度調研報告《企業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現狀》中顯示,四分之三(79%)的受訪者預期生成式AI將在未來三年內推動實質性的企業變革。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周鴻禕在其提案中強調了大模型垂直化、產業化落地的重要性,他強調只有發展垂直化和企業化的大模型才能更好地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提高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

全國政協委員、天娛數科副總經理賀晗在提案中表示,鼓勵工業、金融、商務、交通、醫藥、政務、教育、文旅、傳媒等各行業各領域,深度挖掘、積極打造可應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各類場景,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行業更加深度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則建議,要在工業領域加快推動大模型賦能提質增效,同時在金融、能源、通信等關鍵領域確保使用自主可控的國產硬件和國產大模型;在保障核心基礎設施自主可控的同時,加快打造國產大模型應用生態。

2024年,各國在基礎大模型、行業應用、硬件、產業鏈等方面開始全面較量,中美在大模型深度應用和戰略需求上角逐。此時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人工智能+”行動也爲人工智能行業帶來一劑強心針。

周鴻禕認爲,“人工智能+”上升爲一種行動,意味着國家將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爲引擎的新質生產力,作爲人工智能行業的創新創業者的自己則更加責無旁貸,將繼續在“人工智能+安全”等方向上深耕。

目前來看,以大模型爲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競爭中,各家廠商的產品仍有進步空間。

劉慶峰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訊飛星火大模型預計在6個月內可達到GPT4/4V當前最好水平,但是隨着GPT-5的發佈,這個差距可能會被拉到一年以上,動態差距大約在半年到一年。如果從算力、數據、模型訓練等方面組織好資源全力追趕,劉慶峰預計這個差距有望在1至2年內被追平。

爲加速技術發展,劉慶峰建議推動國家級高質量訓練數據開放和共享,用全新機制推動拔尖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制定國家《通用人工智能規劃》應對全球AI“系統性競爭”;面對應對機制和法律法規滯後的問題,要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與審議;此外還應設立軟課題進行通用人工智能相關的倫理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