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數據進場,中國高校調整專業設置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9月23日報道據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9月19日報道,自2023年以來,中國各大學開始撤銷現有專業並增加新專業,以響應北京關於使學科專業適應國家技術和戰略需求的號召。

教育部3月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在最近一次審批中,1670個專業點被撤銷,同時新增1673個專業點。

據媒體報道,2024年,至少有19所中國大學申請撤銷或暫停99個專業的招生。

中國政府2023年宣佈了一項高等教育改革計劃,要求大學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戰略以及促進地區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

根據該計劃,大學將開設符合新技術和新興行業的新專業,取代被認爲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沒有貢獻的過時專業。目標是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

作爲對這一要求的迴應,中國多所高校撤銷土木工程等傳統上受學生歡迎的專業,推動發展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專業。

天津大學8月推出中國首個腦機接口專業方向,集中關注一種能讓大腦與外部設備直接交流的技術。

今年推出的另一個新專業是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智能視覺工程專業,教授適用於航空航天、精密製造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能。

廣州一家爲學生和家長提供高等教育和職業相關諮詢的諮詢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餘世旺(音)對本報記者說,一些專業只是爲了跟上時代步伐而進行了微調,並非根本性調整。

他說:“例如,機械設計工程現在可能被稱爲智能製造。家長看到‘智能’或‘人工智能’等詞,覺得這對孩子未來就業而言是更好的選擇,但課程基礎大致相同。”

總部設在北京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提醒說,雖然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符合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趨勢,但這些新專業的質量可能有所欠缺。

熊丙奇說:“即使一個專業被認爲不受歡迎,但如果它是學校有特色的專業課程,培養社會所必需的人才,學校也應繼續開設。”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的“小強傳播”團隊對2018年至2022年被撤銷專業進行的數據分析發現,工學門類以大約31%的佔比高居榜首,成爲撤銷數量最多的學科類型,其次是管理學,約爲18%。其後是理學和藝術學,分別接近15%和14%。

除了跟上國家的步伐,這項研究還表明,低入學率和就業前景也是大學在決定撤銷哪些專業時的考慮因素。(編譯/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