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陽》綠色產業成爲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劉錦濤)

碳交易市場把二氧化碳排放權當做商品買賣,需要減排的企業會獲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額,成功減排可以出售多餘的配額,超額排放則要在碳市場上購買配額。圖爲山東的太陽能發電廠。(新華社)

大陸上半年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改善,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生產同比下降5.0%,上半年發電量同比增長13.7%,風電與太陽能發電分別同比增長12.4%與12.5%,增速普遍高於火電等其他品種,已接近全國發電整體增速。同時,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達205.0%,遠高於其他高技術製造業。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相關綠色產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前景,創造更大的市場需求,成爲國民經濟高質量穩定增長的新動能,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綠色產業在2021年成爲經濟增長新動能有兩個層面的重要原因:

從政策層面來看,2021年上半年,中國正全面開啓以「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爲導向的產業經濟綠色升級。以國務院2月發佈的《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爲頂層部署、各部委數月來先後出臺的各領域「碳中和」綠色發展政策文件爲具體指導,各級政府正積極制定和落實減排對策,各產業部門亦廣泛探索行業特色減碳路徑,在「雙碳」目標下尋求符合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模式和轉型方式。

從金融層面來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是央行2021年的十項重要工作之一,央行亦在7月份全國碳市場即將開市之際提出「設立支持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以支持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的發展,促進金融資源逐漸向綠色領域傾斜。同時,上半年中國綠色債券累計募集資金規模超過了2000億人民幣,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也超過13萬億人民幣,爲滿足「雙碳」目標下綠色新能源產業的大量資金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持。

因此,在「雙碳」目標、「兩山理論」和生態文明頂層設計根本原則的指導下,在政策資源和金融資源的支持與傾斜下,抓住綠色新產業的歷史機遇將成爲推動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順利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堅實基礎。(作者爲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本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公衆號,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